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民生
标题导航
秦优油菜遍地香
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公司
杨凌:小小金银花 致富好“钱”景
版面概览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秦优油菜遍地香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安然
非常荣幸能与大家一起分享“秦优油菜遍地香”背后的品牌故事。
众所众知,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先生,那我国的杂交油菜之父又是谁呢?
没错,他就是李殿荣研究员。李老,是我们陕西人的骄傲,也是农科人的骄傲。那他为何能被大家称为杂交油菜之父?他和油菜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我搞科研不是为了一时一世的名利,而是为了给人民作贡献。做科研既要搞出软成果(文章),但更要做出硬成果(品种)。”
1962年,李老从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毕业,被分配到宝鸡市千阳县银行工作。学农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向组织申请,1964年,被分配到刚组建的三门峡库区华阴农场。
刚组建不到一年的农场,杂草丛生、土地荒芜、蚊虫肆虐,物资缺乏。李老说,房子没有可以盖,道路没有可以修,土地不好可以改良,他既是技术员又是生产队长,就这样开始了他新的职业生涯。
那时候我国的粮食非常紧缺,食用油就更加紧张了。杂种优势是上世纪在农业科研中的一项重要成果,玉米、高粱等作物已经率先实现了杂优利用,而油菜的杂种优势利用却依然没有突破,李老暗下决心攀登这一科研高峰。
1972年,他带领几名工人在移民搬迁后的旧宅基础上掏砖垒墙,用油毛毡搭起了几间简易房,既是宿舍,更是实验室。
他学的专业是土壤,要说育种他还是个门外汉,好多东西都要重新学习,他把能找到的和育种有关的书籍都买来,一点一点地“啃”。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靠着一把尺、一杆秤开始了育种工作。经过不懈努力,1975年,他选育出了“7211”、“秦油一号”油菜良种,产量均比当时主栽品种增产15%以上。但是李老并没有为之喜悦和兴奋,而是继续埋头奋进,因为油菜的杂种化依然没有实现。
1976年的油菜花期,他像往常一样来到试验田进行观察记载,突然惊喜地发现自己选配的组合后代中有几株变异的单株,雄蕊部分退化败育,而雌蕊发育较正常。这不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雄性不育株吗?他如获至宝,当即让记载的同志逐株检查了所有的组合,共获得了16株雄性不育株,随即开展大量的测交组配。1986年,历经整整11年,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油菜杂交种‘秦油二号’,比当时的主栽品种增产30%以上,增产效果在国内外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突破性成果,让我国在油菜杂优利用方面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随着“秦油二号”的推广,李老明白,“秦油二号”的高产只是解决了“没油吃”的问题,下一步要攻克的问题是“吃好油”。
为了加速育种进程,使所选育的品种有广泛的适应性,李老带着团队,在全国不同生态区建立育种基地、示范基地,覆盖我国五大油菜主产区,加上温室加代,每年要经历4个油菜生育周期,把四年的任务量压缩到一年,大大缩短了油菜育种进程。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在2002年育成国审高油双低优质油菜品种“秦优7号”,含油量比“秦油2号”提高了2-3个百分点,且品质双低。截至2012年,该品种累计推广5600多万亩。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老也获得了陕西省最高科技成就奖。
时间来到了2009年,在这一年,李老和他的团队育成了一批含油量55%—60%左右的特高含油量种质材料。鉴定委员鉴定认为“育成的高油种质材料的含油量达60%左右,是油菜育种上一项重大突破,居国际领先水平”,并且育成我国第一个含油量超过50%的国审油菜品种“秦杂油4号”,真正实现了“一碗菜籽半碗油”的目标。
2013年,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从大荔县搬迁至杨凌,在原有的基础上,借着杨凌农业硅谷的优势,油菜品种选育再上新台阶,从2013年到2022年,累计选育油菜品种20多个,转化18个。
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合作攻关、开发新品种。积极参加各类产业联盟和科技创新联盟,发挥职能,进一步提升了单位的社会影响力,已成为陕西杂交油菜的领头雁。
最后,我也将李殿荣研究员的座右铭送给大家,“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版权所有:杨凌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3711 87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