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种业创新传承“柿”不可挡

  记者 张仕博 王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1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杨凌国家柿种质资源圃看到,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引来群众在柿园打卡拍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关长飞是杨凌国家柿种质资源圃的第三代传人,眼下他顾不得接待前来参观的游客,一直和杨勇教授穿梭在柿子林中,仔细记录着每一株柿树的结果情况。
  “我们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收集资源几十份,甚至上百份,嫁接到园里。然后通过三到五年的性状评价,确定它是不是新的种质资源。”关长飞介绍道。
  自1962年起,柿资源圃经过三代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收集保存我国及日本、韩国、美国、以色列、意大利等国家的野生种、农家品种、引进品种和近缘植物等11个种共1200余份种质资源,累计向有关单位或个人提供资源3800余份次,为我国柿种质资源基础研究、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关长飞表示,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和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性资源。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柿种质资源的科学工作者,要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这一基础性、公益性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舞台无比广阔。作为一名80后新时代青年科研工作者,关长飞对未来工作也有着自己的打算。
  “下一步,我们要改建现代化标准化柿圃,目前已经获批了国家柿圃改扩建项目。作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我将接过老一辈人的接力棒,学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切实做好国家柿种质资源圃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鉴定及开发利用等工作。”关长飞说。

版权所有:杨凌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3711 87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