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杨凌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晓艳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种业已不单单是一个产业,它是农业发展的核心,是一个国家的安危所系。
仲春时节,万物勃发。这几天,在位于后稷故里的杨凌良科公司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里,由农科专家选育的优质小麦种子憨丰3468、西农69等,长势喜人,一株株小麦苗、一丛丛油菜花相互簇拥着,似乎在喃喃私语,讲述着杨凌种业的动人故事。
区校合力 共育希望“金种子”
当北方小镇杨凌还处在春寒料峭的时节,位于祖国南部的海南三亚暖意融融、绿意盎然,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3月20日,记者在海南三亚的杨凌良科南繁育种基地看到,今年该公司育成的10万余份占地130余亩自交系,其中上千份种质材料综合抗逆性强、性状优良。“今年有好多材料表现都不错,我们看到了希望。这些材料的选育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其中包含着我们工作人员和专家教授的辛勤汗水,也感谢示范区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基地负责人说道。
在三亚崖州区坝头村南繁试验基地里,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团队自主选育的早熟耐密籽粒直收玉米品种“陕单650”也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南有南繁基地这间“田间实验室”,北有杨凌种业创新中心。不管是南繁基地的“田间实验室”,还是杨凌的现代种业创新中心,均是杨凌加快新品种选育和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的重要举措。
企业助力 “金种子”撒向广袤田野
“好的成果不能只摆在‘书架’上,还要展示在‘货架’上,创造更多的价值。”耕耘种业多年的宋协良深谙这个道理。
宋协良是丹东登海良玉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凌示范区在农业领域尤其是在农作物育种方面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和传统优势,深深吸引了宋协良。2018年10月,作为杨凌种子产业园首批入驻者,在杨凌种子产业园会展交易区开业之际,宋协良便选择入驻杨凌,成立杨凌良科农业科技公司。成立两年来,杨凌良科在加大自主选育、合作选育力度的同时,不断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希望良玉也能搭上杨凌现代种业发展这辆快车,不断拓宽黄淮海市场,走出国门,将良玉‘金种子’播向丝路沿线国家。”宋协良表示。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像杨凌良科这样的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据了解,为了实现种子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现代种业新高地,示范区投资20亿元建成种子产业园,现已入驻种业及其相关企业80余家,其中省级育繁推种业企业14家,示范区种子年交易总额约8亿元,占陕西省年交易额的近二分之一,年示范推广面积逾亿亩,已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农牧良种集散地。
履行国家使命 打造种业硅谷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在2020年12月28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扎实履行国家使命,立志打好种业翻身仗。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不断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躬耕大地书写了“丰收答卷”,“陕单650”、彩色大白菜、“秦杂油7号”、瑞香红苹果……仅2020年一年,杨凌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59个,其中杨凌7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审,为推动我国种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杨凌贡献。
“探索建立企业、高校、政府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支持企业快速发展。”“要着力研究破解中心发展面临的难题,加大对种业发展的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切实为中心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企业要依托杨凌农科教资源和产学研优势,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进一步加大种业创新力度,加快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力争多出成果、出大成果。”3月23日,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黄思光调研示范区种业发展情况时强调。
科创杨凌,种业芯片,杨凌正凝聚力量。随着先正达、大华、良科等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先后落户杨凌发展,种业硅谷的内涵将不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