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恩后查看洋葱苗长势 杨凌融媒体中心记者 鹿赛
春天的杨凌处处姹紫嫣红,惹人心醉。在田间地头,一个个“农民研究所”也绽放花蕾。一批有想法、有技术、有创意的“土专家”们,书写着科技助农的新篇章。
“黑科技让我尝到了草莓的甜头” 最近,大棚草莓逐渐退出市场。然而,杨凌九魅园草莓研究所法人桂创林正在为草莓上市做着准备。“这一茬草莓打的是错季牌,一斤能卖到三四十元,远销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还供不应求。”桂创林信心满满地说。
错峰上市的背后,是种植管理中满满的“黑科技”。大棚内,一堵呈波浪形的墙体,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墙体用水泥铸成,每个波浪间相隔20厘米左右,里面填充有蓄热材料。桂创林介绍,通过墙面的每个波浪可以把光热转化效率提升到最高,冬季时白天墙面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65℃,能够保障大棚白天夜间温度恒定,为草莓生长创造了舒适的环境。
“你看这土壤,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桂创林拨开绿叶,黑色的土壤裸露出来。他告诉记者,他们采用的是半基质菌肥技术,能有效减少有害菌与作物的传染病,而有益菌基质和土壤混合在一起,能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使草莓品质更好。
除此之外,自然菌剂植保技术、脉冲式LED植物补光灯、双拱单膜储热式智能温室等多项技术都出自桂创林这个小小农民研究所。借助这些“黑科技”让从国外引进的桃熏、白天使等九个草莓新品种成功挂果上市。“我们一棚草莓的产量大约2000多斤,基本都是订单销售,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农民科学家的“洋葱梦”
眼下,在揉谷镇陵湾村罗恩后的洋葱育种基地里,150亩的洋葱苗即将运往新疆。“咱现在都是订单农业,他们定的晚了点,这批苗子本来应该在大田里种,但是咱有技术,所以1月下苗,现在就基本成熟了。”
上世纪80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罗恩后迷上种植洋葱,从此之后,罗恩后经常背着一兜锅盔,赶火车,挤汽车,观摩学习洋葱种植、育种知识。
2011年,罗恩后成立了公司,组建了杨凌洋葱研究所。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把洋葱种业做优、做细、做强。
经过不断地研究,2013年,罗恩后培育出了红皮半高桩洋葱新品种“秦红宝”。这种洋葱辣味稍淡、甜脆爽口,被消费者誉为“水果洋葱”。该品种201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获杨凌示范区科技成果奖;2015年,“秦红宝”商标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2015年,获第22届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
目前,罗恩后研发的“秦红宝”红、白、紫7个系列洋葱种子销往全国22个省区,累计推广70多万亩,创造效益60多亿元。
如今,罗恩后忙得不亦乐乎,又是给农民讲课,又是学网红“抖音”直播,讲解他多年实践琢磨出来的洋葱科学化管理方案。罗恩后说,自己还在不断尝试更多科学管理的好方法。“就是要把农业生产中不理想的变成理想的。”
玩转智慧农业“早”致富 种葡萄种出“名堂”的职业农民李海平,如今不仅拥有34棚葡萄,而且试种了5棚樱桃,不断在新领域中尝试、研究着。“我愿意尝试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怕失败,大不了再来。”
这些年,李海平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转变思路,钻研新技术、新模式,不但应用现代化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管理系统,而且在新品种培育及推广标准化种植方面也收获颇丰。他的新技术、新品种已推广至成都、宝鸡、汉中等省内外各地,宣传推广葡萄特优新品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
杨凌的农民不简单、各个都是“研究所”,全省“劳模”王中来今年又新建了22座双拱双膜大棚,准备试种叶酸玉米、减肥冬瓜、苹果苦瓜。
职业农民李康定正忙着用蚯蚓粪和鲜蚯蚓加工的水溶肥、叶面肥来喷施大棚作物,他的西红柿一个就能卖到3块多。目前像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在杨凌已达五六十人,由他们牵头成立的农民研究所和合作社超过320个。
“‘农民研究所’,研究的是技术,更是希望。今后,我们将积极为他们搭建发展平台、制定扶持政策、帮助他们不断发展壮大,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助推器。”杨陵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荣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