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综合新闻
第y0820181128C版:unamed
标题导航
梁氏窑社区的完美“蜕变”
郭老大的幸福生活
杨凌农商行创新工作机制 推动文明单位建设
广告
版面概览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y0820181128C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郭老大的幸福生活
■呼昌明
清晨,初升的太阳映着朝霞,天空与大地一片清晰明亮。郭老大推开窗户,深深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站在法禧家园这十八层高楼的阳台上,放眼望去,绵延不断的秦岭山脉,碧波荡漾的渭河水、花草丛生的湿地公园,恰似一幅壮美的山水画。
身处这美景中,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有钱花,郭老大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要在四十年前,想都不敢想。他始终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与他们法禧村的变迁分不开,与杨凌的飞速发展分不开。郭老大今年七十八岁,是法禧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从土地改革到合作社再到生产责任制,他都是陪伴着法禧村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法禧村发生的大小事件,他都是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
法禧村地处渭河北岸,距杨凌城区仅四公里。当时,全村四百多户两千二百多口人,土地百分之八十都是河滩沙土地,一年的收成不够生活。实行责任制后,法禧村也和全国千千万万个农村一样,打破了“大锅饭”,土地由农民自家经营。从此,粮食产量成倍增长,但由于绝大部分村民思想还处于陈旧的耕种观念,种植单一,经济价值低,加上技术落后、交通不便等原因,一年到头只落了个仓里有余粮,手头没钱花,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
当时,一条三米来宽的土路从村中间横穿而过。村里人不论是到乡上还是去杨凌,都要经过这条路。平时坑坑洼洼尘土飞扬,下雨天积水埋脚泥泞不堪……郭老大的思绪回到了40年前。
“嘟呜——”一声长鸣打断了郭老大的思绪。他转身走到北面窗前。一列动车像一条白色巨龙正平稳驶进高铁杨陵南站。
在郭老大看来,法禧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从西宝高铁及杨陵南站的建设开始的。一时间,征地拆迁扑面而来,耕地和宅基地全被征用。耕地按每年每亩八百斤小麦八百斤玉米,俗称“双八百”进行补偿,年年分成。村民分批住进政府建好的小区。这样既有利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又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郭老大怎么也没想到,祖祖辈辈一直在土里刨食的法禧人,几年时间变成了在家住高楼、出门坐公交的城里人,甚至比有些真正的城里人日子过得还滋润。拿着土地补偿款、看病有合疗报销、平时在城里打工或做生意,一年下来收入比过去翻了几番。就拿郭老大家来说,儿子在药厂当工人,媳妇在超市上班,孙女按失地农民被招进高铁站做安检,他每月领着政府发的养老金,只有正上大学的孙子没有收入,除了正常开支和供学生,全家一年还能落个六七万元。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使法禧村的变化更加日新月异。一座座高楼正在拔地而起;宽畅秀美的杨凌大道、自贸大街贯通东西南北;有邰路、高铁站,人流如梭灯火通明……再也看不到原先那个泥泞脏乱的旧村庄。
楼下小区的中央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好多老人小孩。有的三五成群边聊天边散步、有的在健身器材上扭来转去地锻炼着、有的逗着孙子玩……看上去特别舒心安逸。郭老大转过身走出门,到广场锻炼身体,他坚信,这么好的日子还只是个开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法禧村的将来会变得更美好更富裕,郭老大的生活也会更幸福!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版权所有:农业科技报社 陕ICP备05001571号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6602 87031518(兼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