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0日
玉米为媒
文章字数:855
  谢小玉
  前两天,母亲电话里说,南岸地的辣椒红了,北岸地的玉米也黄了,能收了。还说刚下过雨,水多,地软,搭不住脚。等过两天,地干了,就能掰玉米棒了。
  中秋前后,差不多就收秋了。今年秋季太阳好,玉米都熟了,大个的棒子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地吊在玉米秆上荡秋千。
  掰玉米棒与收小麦、打菜籽、抽蒜薹,都要抢时间赶天气。记得早些年有一次秋收碰上下霖雨,玉米把把都软了,玉米稍稍都出芽了,雨还是滴滴嗒嗒下个没完。有人披着蛇皮袋子当雨衣,戴着草帽,光着脚、高卷着裤腿,低头弓腰推着木斗斗、木旱船在玉米行行里艰难收秋。一脚下去就是一个拖泥带水的泥窝子,踏下去“噗嗤噗嗤”,拔起来“噗嗤噗嗤”。有时没拿稳,玉米棒掉水里了,稍微趷蹴低一点弯腰捡起来,水把尻子后头的裤子都湿透了!
  掰玉米费人费力气,一蛇皮袋子玉米装满也有几十斤,一袋袋往地头扛;地行子长了,实在背不住,一路上都得歇几回。秋夏两忙的时候,男娃的好身手就派上用场了。同样一袋子玉米,男娃呼哧一声往肩膀上一丢,呼呼呼就走了。可女娃,两个人抬,还一走三绊弄不动。
  当年老公追我的时候,正碰上收秋,北岸地行行长、行子窄,架子车进不去,全靠人力往出转。老公不善言辞,人实在、勤快。仗着他一米八五的个子,几十斤的玉米袋子左一下右一下,一个肩膀丢一袋,转个身就走!跟耍一样。看得母亲一愣一愣的,扭过头就数说我:“你看人家娃这么大的个子!这么好的身手!还这么勤快!还接他爸的班!咱还怕以后日子过不到人头里去?你还在这挑拣啥呢?”
  经过一个秋忙的考验,不管我答应不答应,母亲和父亲这一关,老公算是已经提前通过了。后来我能嫁给老公,这一料子的玉米功不可没!真的要感谢当年那些一心为媒的玉米棒棒们,是它们为我们牵起了姻缘的红线。细细想来,它们还是我俩的红娘呢。
  秋雨铺黄菊花地,金风染红枫叶天。此去故园无多路,子规声里又一年。路上风景,梦里春华,兜兜转转间,熟悉的故乡早已物是人非。离家千里,远隔万水千山,浅憩酣梦,却一直走不出母亲的四季三餐,走不出后院的秋荷夏蝉,走不出那一片片朦朦胧胧的青纱帐玉米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