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翁瑞 魏争亮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初秋的北京,迎来中非大家庭的盛事——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非领导人再次聚首北京,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
9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发布,在加快实现非洲农业现代化方面,明确提到:双方赞赏首批中非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在中国海南、四川、陕西、江苏落地,将继续发挥上述中心作用,强化农业技术分享、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积极发挥对外开放的平台优势,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雄厚的农科教资源和良好的对非合作基础,与非洲国家在农业领域建立了全方位合作关系。
人才培育 为非洲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9月4日,在杨凌农科城,由商务部主办,杨凌示范区承办的发展中国家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班开班,来自摩洛哥、南非等非洲国家的学员将在这里开始为期21天的研修。
“中国在节水灌溉方面的技术很先进,这对我们国家很重要。我希望将学到的农业技术带回我的国家。”来自南非的非洲食物树木组织负责人豪斯·特西亚表示。
从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落户杨凌,到“中非农业交流合作实践与展望研讨会”“中国同非洲之角国家农业合作交流会”等一系列农业领域合作交流活动在杨凌成功举办;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与坦桑尼亚多多马大学开展减贫示范村建设,再到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几内亚科纳克里大学合作成立“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几内亚水利工程学院”……
杨凌与非洲人民相知相亲、携手前行的故事由来已久。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先后举办水土保持、节水灌溉、设施农业等20多个主题培训170余期,40多个非洲国家的2500多名学员在杨凌参加培训交流,持续推动杨凌农业科技在非洲推广应用。同时,先后派出专家60余人次赴非洲多国开展农业技术援助、项目示范,在埃及实施了中埃农业技术研究示范基地项目,参与了在莫桑比克的万宝莫桑农业园技术指导工作,将中国的农业技术、优良品种、管理模式等推广到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为促进当地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跨越万里 架起一座座友谊桥梁
海江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在他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一顶特别的草帽,上面签满了外文名字。海江波说,希望在退休前跑遍整个非洲,让每个非洲国家都有朋友给这顶草帽签上名。
过去的十几年间,海江波和他的同仁们在农学、园艺、水建、食品、机电、林学、经济管理等领域传授中国已经实践并取得的丰富经验,帮助解决了很多非洲国家面临的粮食问题。
他说:“我们期望在非洲那边把我们的这些技术,把我们的经验和非洲人来分享。这样我想可能对我们今后的整个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是2017年6月13日在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的学术研究中心,依托非洲研究中心,西农大探索“中心+企业+非洲基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质量的海外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培养“既懂农业,又懂非洲”的人才。完成了4个农业技术援非任务、与非洲6所科教机构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完成6个中非农业科研合作项目,培养了非洲留学生22名、国际化方向研究生5名。
中非友好穿越时空、跨越山海、薪火相传。展望未来,杨凌示范区将继续发挥自身农科教资源优势,以“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为桥梁和纽带,不断深化与非洲国家在现代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分享彼此发展经验和先进技术,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贸易和农业产能合作,继续为中非农业合作贡献杨凌智慧,更好地造福中非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