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锋
一晃来西农已19年。第一次认识西农,也是在19年前。
那是在2005年的大四毕业季,一天,班长到宿舍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来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招人,并给了联系电话。之后不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按照电话号码打了过去,咨询相关情况。电话中约好了时间、地点,从西安城西客运站坐汽车,人生中第一次走进西农、走进杨凌,最终经过笔试、面试,很幸运地成为西农的一员。
刚到西农,正好赶上本科教学评估,学校上下都忙忙碌碌。自己一来就被当做“主力”投身“战场”,每天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刚开始,由于人生地不熟,连哪个学院在哪个校区、西边还是东边、哪栋楼上都不清楚。于是,去学院采访或者跟活动,总是早早出发,生怕因找不到地方耽误事。慢慢地,开始熟悉了西农的楼、西农的人和西农的事。
对西农的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刚来西农那几年,学校刚刚合并组建不久,正在科教体制改革的路上探索。对西农的印象就是由7个单位合并,地盘大、人多,从1934年建校就在杨凌。再后来,感受最深的就是西农是“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学校的专家们真真正正是“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这也是自己采访、报道最多的一个领域。
作为一名山西人,我在山西的足迹几乎没离开过清徐小县城,而跟随着西农专家的足迹,我几乎跑遍了陕西所有的区县。同样的,作为一名文科生,刚开始采访面对“小檗”“穗粒数”“千粒重”“基质”“水分利用效率”“盐碱胁迫”等专业名词时是一头雾水,到如今已了然于胸。“西农的专家们,把青春奉献给了陕西苹果事业,把汗水洒在了渭北旱塬的黄土地上,也把口碑留在了果区人民中间。”“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掏炭的,仔细一看是水保站的。”“西农就是我们乡村振兴最大的底气”……这些朴实的话语,最是打动人心。
再后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宏伟目标。随着事业的发展,如今这个目标已越来越接近。值得庆幸的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属于自己的贡献。我想也正是这每一条涓涓细流的同向同行,才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汪洋大海。
如今,19年已过,对西农、对涉农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自己也在西农成家立业,那种作为西农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越来越明显。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是一名西农人。
我们西农是有厚重感的。诞生在后稷公刘文武周公之故乡,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为源的西农,90年筚路蓝缕,90载奋斗不息,巍巍三号楼最是见证。
我们西农是有家国情的。因国家战略而生,因国家战略而为,因国家战略而兴的西农,自建校起就树立了“民为国本,食为民天;树德务滋,树基务坚”的教育理念,始终服务国家战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等方面作出了属于西农的巨大贡献。
我们西农是有精气神的。无论是“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还是“诚朴勇毅”的校训,“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都是一代代西农人砥砺前行的生动写照。
我们西农是有使命感的。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一代代西农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强农兴农、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贡献西农智慧和西农力量。
巍巍西农,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再谱新篇。作为西农人,要继续做一个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