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05日
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文章字数:1,616
  本报评论员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农”工作使命极其重大、任务十分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万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引领和宝贵经验。
  9月3日,杨凌示范区召开“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暨“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精神,对近期“千万工程”重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动员和激励全区上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钉钉子精神,全力推进以“千万工程”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展现新作为。
  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要在思想认识上再深化。示范区各级、各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坚持立足当前、干好当下,运筹长远、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把示范区推进“千万工程”的“施工图”变为“实景图”,以实干实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要在规划引领上再深化。示范区地方不大、村子不多,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坚持“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的理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杨凌农科教优势,彰显农耕文明特色,统筹考虑农村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加紧编制高水平、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兼具的乡村振兴规划,对五大振兴分专题编制专项规划。同时,要按照“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分步实施”的原则,分年度明确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加快推进。
  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要在乡村建设上再深化。示范区每个村区位交通、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工作基础都不一样,必须分类施策,区别对待,避免出现“千村一面”的问题。要针对各村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遵循不同村自身发展的规律,分类确定建设模式,“量身定制”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阶段性工作任务,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推进,真正通过差异化的建设,力求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良好发展局面。
  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要在产业振兴上再深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方面,要抓扶持。大力扶持经营实力强、管理运行优的本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示范“1123”工程,集成展示新成果、新技术、新模式,为全省各地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做好示范。另一方面,要抓招引。从项目支持、技术服务支撑、贷款贴息、购置补贴等方面加强政策集成,给予农业企业更多政策支持,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涉农企业倾斜,积极招引一批产出规模大、创新水平高、品牌竞争力强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持续做大种业、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
  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要在创新机制上再深化。要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整体效能,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俱进探索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效路径,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治理体系。
  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要在广泛动员上再深化。实施“千万工程”是关系示范区发展全局的系统性工程,必须把政府、市场、社会、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要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完善政校企协同“五联一抓”工作机制,强化工作统筹,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切实把群众发动、组织起来,激发群众参与的力量,进一步凝聚乡村振兴有效合力。
  百尺竿头,还须更进一步;逆水行舟,更要奋力向前。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努力把示范区“千万工程”各项工作谋深、谋准、谋实,以推进“千万工程”的实干实绩向省委、省政府和杨凌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