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丽
我出生在辛丑年,外祖父姓田,曾担任西农总务科科长。小时候,我的生活与西农紧密相连,我是在西农这片土地上长大的,回到农村都管我叫“西农娃”。
那时,我居住在西农五台山下那个被称作新农村的小区,我外祖父的家就在刚进入小区大门的那栋楼里。那个小区在我的记忆中,宛如一个梦幻般的境地。小区里的空地,绿树红花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仿佛大自然特意为其绘制的美丽画卷。每日清晨阳光倾洒而下,绿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花朵绽放出绚烂的色彩,伴随着鸟儿的欢歌以及蜂蝶的飞舞,整个小区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小区里的人们都有着颇高的素养和亲切的态度。他们总是面带微笑,热情且友善。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虽然大家都面临着缺衣少食的情况,但常常有善良的人将自家孩子退下来的衣服送给我,让我体会到无尽的温暖。也有人会将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面包随手塞给我,这点点滴滴的善意,恰似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的童年。
外祖父常常给我讲述许多关于西农的故事,尤其是学校奠基典礼上的场景让我印象极为深刻。戴传贤亲自致奠基祝词,他说:“民为国本,食为民天。炎黄立国,首裕民食。姜嫄后稷,弘兹天职。衣食既足,礼义斯舆。树德务滋,树基务坚。木贵松柏,宝重金刚。坚贞之性,百物之良。立教兴学,志在成人。建国之业,教学为先。民德归厚,百业兴焉。万众一心,教有次第,学有师承,事有始终,德有本根。克勤克俭,创业之源。脚踏实地,步步向前。光荣历史,从此开篇。奠基礼成万众欢,祝我学校万万年。”从那以后,“民为国本、食为民天、树德务滋、树基务坚”便成为了学校的教育理念。这些故事让我对西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敬意。
我无比热爱那里的环境与氛围。傍晚时分,外祖父常常带着我出去溜达。我们会走到五台山,我在那起伏的台阶上跑来跑去,锻炼着自己稚嫩的腿脚。五台山的两旁,绿化带中的小花时不时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令人陶醉其中。五台山周围常常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然而在五台山平台的石凳上,常常可以看到大学生安静地坐在那里,专注地读书、热烈地讨论功课。他们的身影,他们对知识的渴盼,让当时年幼的我心生无比羡慕,心中也悄然种下了对学习的向往。
五台山上的大平台,就是西农的大门,大门两侧的店铺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外祖父常常带我去那里,打酱油、买糖果、买饼干和面包。那些看似简单的物品,却承载着我无数的快乐与幸福。
西农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像是我的第一故乡。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我热爱西农,怀念在那里度过的每一段美好时光。虽然时光流转,岁月更替,那些记忆却依然清晰如昨。
后来,外祖父去世了,我便随父母回到了农村。但他始终在我内心深处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每到夜深人静,我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看到那些绿树红花,听到那些欢声笑语,感受到那份亲切与温暖。梦中的我,依然是那个快乐的“西农娃”,沉浸在与西农有关的一切幸福之中。
西农,是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承载了我的情感。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无论我身处何方,西农永远是我心中的圣地,那个充满爱与回忆的地方。我将永远铭记那段美好的时光,永远怀揣着我心中的西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