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3日
跨越经纬的“种子情”
文章字数:890

  记者 谷幸 李煜强
  “变化太大了!”聊起这几年多次前往哈萨克斯坦与当地合作小麦育种的感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感触颇多。
  5月27日下午,在上合农业国际贸易港见到张正茂时,他刚从上合小麦育种创新基地回来。
  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张正茂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绿油油的麦苗随风摇曳,他与外国专家在麦田里,查看小麦的长势。
  “5月8日,我带领国内几家企业前往哈萨克斯坦考察调研,与当地企业洽谈商业投资和‘订单农业’,并看了看今年小麦的生长情况。合作专家什维钦科教授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咱们共同培育命名‘Zhang’的小麦品种长势良好,明年可以参加国家审定登记试验了。”张正茂对记者说。
  在中哈农业科技示范园建好之初,张正茂教授团队便带着中国良种来到哈萨克斯坦,与当地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杂交,培育适合在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
  然而,团队在哈萨克斯坦的首次试验全部失败。“当时,我们在哈萨克斯坦种植的是冬小麦,它不能完成春化,长出的麦子个矮还不抽穗开花和结实。同时我们发现当地降水量少、风大、蒸发量也大,小麦的生长期在100-105天。”张正茂回忆。
  带着问题回国,张正茂和同事先后前往甘肃、新疆等地,考察学习春小麦育种及栽培技术最新进展。“我们在与哈萨克斯坦自然条件相似的地方了解春小麦生产情况,并征集到了一批适合在哈萨克斯坦种植的春小麦种子。”张正茂说。
  在初步选定育种材料后,育种试验在中哈两国同时进行。经过连续几年筛选和试验,张正茂团队选育出的两个春麦品系——XN10和XN12,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小麦田间试验中表现突出,比当地主栽小麦品种产量最高增产60.51%。
  品种育成了,该如何“走”上餐桌?在中哈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实施过程中,西农大专家主动寻求企业合作,与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合作联动,在哈萨克斯坦开展“订单农业、订单收购”,带动当地150万亩农作物种植,并将加工后的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运回中国市场。
  张正茂说,当前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正积极助力推动西安合途、金沙河、西大华特公司等企业与哈国的合作,开展种子、农技、农资、农机等一体化服务,加强两国间的友好交流,续写“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