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3日
陕西省11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审 均为杨凌专家团队选育
文章字数:769
  记者 翁瑞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其中,陕西省共有11个小麦新品种入选,均为杨凌选育,占全国总数的8.1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入选的小麦新品种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独占鳌头,共有10个品种成功入选,也是这次选育国审小麦品种最多的单位。
  本次审定通过的品种分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万全教授团队选育的西农161,张改生教授团队选育的西纯169、西纯985,李学军教授团队选育的西农1266、李学军教授团队和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共同选育的西宛151,高翔教授团队选育的西农9112,闵东红教授团队选育的西农609,马翎健教授团队选育的西农1366,韩德俊教授团队选育的西农877,孙道杰研究员团队选育的西农2836,以及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伟隆302。
  粮安天下,良种先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以打造“旱区种业硅谷”为目标,深入推进区校融合,大力推动“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发展,在种业创新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
  成立了杨凌种业创新中心,组建了院士领衔的技术创新团队,建立了小麦等5个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体系,组建了一批省部级创新平台和创新联合体;
  引进培育了先正达等百余家种业企业入区发展,成功培育伟隆、荣华等2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
  深入实施杨凌良种示范推广“4455”计划,杨凌现代种业创新生态得到系统化重塑,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旱区种业创新基地和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成为陕西乃至旱区种业创新的排头兵和引领者。
  用科技攥紧种业“芯片”,端牢“中国饭碗”。依托丰富的农科教资源,杨凌示范区正以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为纽带,不断加强农业领域国际合作,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源源不断“飞”出国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入了现代农业的“杨凌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