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30日
揉谷村
文章字数:1,124

  赵文皓
  在杨凌城区以西约三公里处,有个揉谷村。这里,北与陵东村接壤,东与杨凌大道、绿地世纪城为邻,南望石家村,西联田东村。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关于“揉谷”这个名称的来历,最早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相传农业始祖后稷在此“采揉谷物,以观青黄”,从而得名“揉谷”。
  揉谷村下辖揉谷、下落兽、林氏窑三个自然村,四个村民小组。揉谷居西,下落兽居东,林氏窑居北。
  据《扶风县志》记载,揉谷在明朝属扶风县白龙里,清朝属扶风县东南邰城乡,民国时候为扶风县毕公联保处第一保,解放后归扶风县毕公区第一乡。1952年乡政府迁入本村,合作化初期揉谷村名为秦华社。1958年合作化高潮时,揉谷乡改称揉谷人民公社,揉谷村即名为揉谷大队。文革期间,揉谷村改称东风大队,小队则改称连。文革结束后改回原名揉谷村。
  1963年经扶风县工商局批准,农历二月二十八、七月二十八在揉谷村设立为期三天的物资交流大会。
  揉谷村主街道的东南方位,原有三官殿一座,为尧舜禹的供奉地。后因四号路的扩建,原庙被拆,于2008年重修,位置南移。
  1978年,村中建成一座坐西向东的揉谷剧院,青砖红瓦,气势宏伟,为当时揉谷地区最光鲜夺目的建筑。时隔多年,剧院因年久失修,于2022年坍塌。
  1982年,公社改称乡,揉谷大队改名揉谷村,四个小队则改称小组。
  1988年,乡政府于揉谷村四个小组的中心地带规划了南北走向的商业街,几十家店铺相继开业,各种生产资料、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随后,乡政府、信用社、邮电所、医院、饲料厂等相继搬入,加上道路硬化,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蔚然成型,每逢农历一、四、七日有集,人流涌动,摊贩云集,各种小吃、瓜果蔬菜、衣帽鞋袜等等,应有尽有。
  揉谷社火是揉谷地区最负盛名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至少有300年的历史。社火及肘子的表现内容以古装秦腔戏为主,历史人物、民族英雄、忠臣良将、巾帼俊秀、神仙鬼怪各展风姿。
  2008年底,揉谷乡划归杨陵区。
  2015年因渭惠西路修建,揉谷村一、二组94户拆迁,入住揉谷中心小区。2017年,揉谷村更名为揉谷社区。
  村中现有农户465户,人口2109人,土地1650亩(渭河滩地200多亩除外),大部分土地已被政府征收,只剩高速路以南少部分土地为待征地。
  揉谷村千百年来就是传统的农业村。改革开放以后,村民们依靠良种与科技的普遍应用,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瓜菜苗木种植遍地开花。红薯苗的繁育一时成为拳头产品,供不应求;塑料大棚的兴建与猕猴桃的种植,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昔日的土房泥巷变成了今天的高楼阔路,摩托车、电动车取代自行车成为新的代步工具,肉蛋奶驻足寻常百姓家,不再是城里人的专享,购置轿车、考驾照也成为新的时尚……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揉谷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尝到了甜头,他们有信心,也必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