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锋
第一次听说杨凌,是在2004年。那时我正上大三,在西安日报社实习。有一天,负责指导我的袁老师请我们几个实习生吃了一顿杨凌蘸水面。我们几个实习生吃得是狼吞虎咽、优雅全无。自此,蘸水面的香味、杨凌的名字也第一次印在了自己脑子里,开启了我与杨凌这个农科小镇的不解情缘。
大四毕业季找工作,正巧赶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到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招聘。那时心里想着是个高校,专业也对口,离山西老家也近,一年还有两个假期,于是就报了名。不久从西安城西客运站坐班车,人生中第一次来到杨凌,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交流中心参加了面试、笔试,最终很幸运地被录用,从此成为一名西农人、杨凌人。
初来乍到,给我的印象是,杨凌很小,面积只有135平方千米,几乎走着就能逛遍城镇所有地方,打车也很便宜。除了一年一度的农高会,这里基本没有拥挤的人群,也没有堵车的烦恼。以前放寒暑假,整个城镇更是静悄悄的,街上的店铺也跟着准时“放假”。如今的杨凌人气渐旺,到处高楼林立,宽阔的马路上车来车往,即便放假了依然人来人往。听说周边区县的青年结婚都得先在杨凌买套房,足以反映出杨凌现在的人气和吸引力。
刚参加工作那会,每周末只要不加班,自己准会在周五晚上坐绿皮火车到西安,找同学热热闹闹玩两天,周日下午再坐火车回到杨凌,在老汽车站夜市吃一顿,烤肉、啤酒、油泼面“老三样”,为开启一周的工作生活“加足油”。久而久之,和老板 也 熟 识了,交流也变成了简单的六个字——“老样子?”“老样子!”体重也从毕业时的150斤直接飙到了190斤,同学们见面连“夸”杨凌生活好、西农伙食好。每次来杨凌,都嚷嚷着要吃蘸水面,喝西农老酸奶。
当然,杨凌好吃的不仅仅只是烧烤,蘸水面、旗花面、哨子面、饸饹面、油泼面等面食应有尽有,老字号牛羊肉泡馍各具特色,老酸奶、野刺梨、圣桑等饮品让人爱不释手,各种“西农”出品的瓜果蔬菜更是让“果篮子”“菜盘子”丰富多彩。吃饱喝足,自然要去走一走,消消食。以前只有西农校园、博览园、后稷公园、水运广场等为数不多的休闲去处,如今可是大不一样。南有渭河湿地公园,北有小湋河、漆水河公园,东有新开业的万达广场,西有大剧院、人工湖,此外,还有崔西沟、后河等农家乐让你品尝地道的农家菜,杨凌智慧农业园等各种设施农业园区供你游玩、采摘。每到采摘季,圣女果、草莓等琳琅满目,与好友亲朋一起来杨凌吃一吃、逛一逛,绝对让你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觉得不虚此行。
这就是杨凌。待的时间越长,对杨凌的了解就会越多,对杨凌的热爱就会越深。2005年至今,自己在杨凌已工作、生活19年,见证了学校和杨凌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也拥有了自己的事业,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学会了说关中话。“山西胃”成了“陕西胃”,山西人成了杨凌人。每每外出回来,只要一下杨凌高速或到达杨凌站,一种亲切感、踏实感就会油然而生,终于回家啦!
如今,与家人一起漫步在渭河湿地公园,看着孩子们快乐地嬉戏、奔跑,温馨的幸福感扑面而来,不由得让人继续憧憬杨凌小镇生活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