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04日
外婆的回忆
文章字数:928
  戴助安
  春节期间,我去看望小姨。一上午的嘘寒问暖之后,小姨对我说,她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给母亲——也就是我外婆坟头立通祭祀碑,责我来写这个碑文。此事10多年前小姨就跟我说过,但当时忧于村上以后要迁坟而搁浅。如今坟迁已就,这次小姨又重新提起,我即满口应诺。
  外婆家在崔东沟村,娘家是官村,姓魏。多年前,听崔东沟村一朋友的父亲给我讲,外爷在民国期间被土匪抢劫烧死,小姨时年才3岁。外婆的人生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民国期间,她和众多乡亲一样,经历了民国十八年至廿一年的关中大年馑,外爷罹难后,她独撑门户,一生与我母亲、大姨、小姨3个女儿相依为命。这在家以男丁为主的农耕时代,她的生活会是多么的恓惶辛酸,她又必须具有多强的毅力!她出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8),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已经62岁了,以后和年幼的小姨成为村上的“五保户”。再以后小姨出嫁,外婆便孤身一人居家生活。1975年9月,外婆去世了,享年八十八岁。
  我小时候常去外婆家,记忆中的外婆大个子,说话声音爽朗,一脸的慈祥。家里是两间旧厦子房,门外有口水井,崔东沟村的人都来此绞水。那时候高塬深井,人们吃水异常艰难,常常是人们在地里劳累一晌,放工回来利用吃饭时间还需排队绞水。排队的人多了,就得等好长时间,外婆心地善良,经常把家里的板凳拿出来让大家坐等。外婆一生粗食短褐,生活清淡。由于是“五保户”,粮棉什物并不宽裕,由此也养成了她省吃俭用的作风,她深知“一帛一粥”来之不易,从不浪费一粒粮食一节丝线。外婆豁达大度,从不与人计较得失,村人口碑很好,外爷排号为九,村人都称外婆为九贤婆。由于生活的清淡和性格的豁达,使得外婆身如药树,疾病少生,这在当时医疗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能高寿到88岁,的确少见。当然,这主要还得感谢人民政府的关心和照顾。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大姨、母亲也都先后离世,只有小姨还健在。她说她经常回忆往昔,感念母亲(我外婆)含辛茹苦与她相依为命,忆及便自垂泪。过去家里贫穷,想办不能,如今生活好了,儿女孙子一大群,她想为母亲立一个祭念碑。我很感佩小姨的心愿,人是不能忘本的,父恩如山,母爱似海。
  外婆去世快50年了,小姨嘱我写碑文在甲辰清明节为外婆立碑,石碑上是刻不下上面这么多文字的,我将把它镌刻在心里,作为永远对外婆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