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2日
难忘儿时放鞭炮
毛随乐
文章字数:1,287
  年是什么?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过年是一种自由,一种解脱,可以暂时远离烦心的作业、枯燥的网课和各种钢琴舞蹈书画培训班,无拘无束的玩手机、上网游戏,即使耍疯了,家长也会大度包容不再严厉呵斥。看着现在吃穿不愁的孩子们在小区院子尽情嬉闹,听着偶尔回响的清脆甩炮声,我不由微微一笑,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
  “过年好,吃白馍,穿新袄、放鞭炮、砸核桃......”四十年前,乡村生活贫瘠,对于我们一帮少年儿童来说,过年是一种向往,一种期待。腊八过后年味渐浓,大人们满怀喜悦的终日忙碌着,赶集买菜打肉准备各种年货,为一家老小扯布裁做新衣,扫灰除尘打扫卫生,烙坨坨馍祭灶爷,切肉丁做臊子蒸年馍,剪窗花贴春联请先人……整个村庄炊烟袅袅香气弥漫,这些活计似乎与我们小孩子无关,整日里成群结队跑进跑出玩得不着家,丝毫不觉得天气寒冷。
  在连绵不断、此起彼伏的炮声中,年终于来到了。对我们男孩子来说,丰盛的菜肴、穿身新衣裳远远不及放炮带来的快乐多。不管谁家的放炮声一响,我们一窝蜂的跑过去,双手捂住耳朵看着大炮炸响高兴地又跳又笑。那时的大炮远没有现在的制作精美,废旧纸张层层紧裹着红色火药,外蒙一层粗糙的老红纸,成一乍长大拇指粗的圆柱形,虽然做工简陋粗糙但药捻子劲道足燃起来又快又急,放炮者需要一定的胆量技巧。有的愣头小伙直接用烟头点燃药捻,往往还未扔远炮就随手跟着闪炸;经验老到些的,则用钳子浅浅地夹住炮底部,点燃后伸长胳膊呈四十五度角高高斜举,于是炮就在头顶爆炸;胆小一点的人,撕一绺纸片缠住药捻放在地上,划根火柴点燃后迅速远离,淡蓝的火苗舔着纸片徐徐燃烧,随后火花闪现炮仗被炸出老远。还有一些大炮嗤嗤冒着火花却没有炸响,大人懊恼的嘟囔几句一脚把废炮踢飞,我们赶紧跑过去捡拾起来。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一些性急的孩子不等鞭炮燃尽,就冒着火光硝烟冲进炮圈,全然不顾新衣服被灼烧炸裂,赶紧冲到纸屑里翻寻小炮,不管有捻子还是没有捻子,先拾到手里再说。
  拿着捡到的“战利品”,我们从家里偷根长香点燃,三五成群地在村子放炮。胆小的孩子,把炮放门墩上、插墙缝里,哆哆嗦嗦的手持香头小心翼翼靠近,一连数下甚至把香头碰断了也没有点燃捻子,惹得一旁伙伴们发出阵阵哄笑,自己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跟着傻笑。有时候我们找些小小的纸盒盖在炮仗上,点燃捻子后迅速跑开,砰的一声炮响,纸盒被炸得离地数尺高,我们高兴的手舞足蹈。放完了意犹未尽,于是把捡到的没捻子炮仗统统撕开,倒出里面的炸药集中起来,撕碎纸片分包成指甲盖大小的药包,用脚使劲一踩,或者用半截砖头砸一下,听到啪的一声脆响,同样可以过过炮瘾。条件好一点的孩子则拿出压岁钱炫耀,在我们鼓动下买了各种小炮,在羡慕的眼光里带领我们在村头巷尾四处放炮,就这样噼噼啪啪的一直到正月十五以后,炮声不响了,年也就过完了。
  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朵朵报新春。春节放炮是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响亮的炮声不仅可以营造喜庆祥和热烈的新年气氛,据说还可以照亮黑暗驱除炸散邪恶邪气。对小孩子来说,放炮既是一种勇敢者的挑战,又传递分享着美好快乐。可惜如今各地都发出禁燃禁放烟花爆竹倡议,春节如果没有炮声,似乎缺了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