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决扛牢国家使命,紧盯“三区三高地”和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目标,扎实落实“三个看杨凌”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为支撑,纵深推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示范推广提质扩面、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全力打造新时代特色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引领示范区、“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切实增强经济活力、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全年主要预期目标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4%以上,新增各类科技研发及转化平台6个,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8项,新建海外合作园区2个,实现国内农业科技培训4.6万人次、国际农业科技培训1万人次,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件,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推广效益达到300亿元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8%。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3%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左右,约束性减排降污指标全面完成。
1、加快推进旱区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展现新作为
聚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两链融合”重大专项,大力开展协同创新攻关。重点实施粮食、设施农业等11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形成一批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全年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8项以上。
持续推进旱区种业硅谷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品种测试评价分中心落地建设,建成旱区种质资源库等重大创新平台。新增国审主粮新品种10个以上。招引种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创建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1家。
推动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提能升级。争取省级科技项目20个左右、资金2500万元以上。联合科教单位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集聚高层次人才600人以上。实施产业领军人才引培项目。遴选支持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0人以上。面向旱区开展农业科技培训4.6万人次以上。
2、扎实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建设,在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展现新作为
推动创新型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主导产业及12条重点产业链提质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瞪羚企业达到1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5家。
实施产业园区提升行动。启动建设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园一期、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区,加快建设食品产业园及新材料产业园。联合省物流集团打造涉农物流中心(基地)。
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创新创业生态优化行动。推动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等一批新基金。
3、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建设,在切实打通科技助农兴农“最后一公里”上展现新作为
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质效。持续推进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提升“1123”工程。全面实施现代农业智慧工程。做实“五联一抓”推进乡村振兴机制,加快建设特色产业镇和专业村。
增强乡村振兴示范引领能力。创建5个“产业强、农民富、环境美、农村稳”的省级示范村。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年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超过30%。
实施示范推广效能提升行动。对现有350个示范推广基地实施全面评估、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加快建设全国骨干科技特派员(杨凌)培训基地。联合各市共建一批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试验区。
4、着力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在主动服务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大局上展现新作为
充分发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主体功能。继续办好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实施农业国际培训项目20期以上、培训超过1万人次。建成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国商品(阿拉木图)展示交易中心。推动上合组织国家间农业标准互认合作。精心筹办基地建设五周年系列活动。
深化双多边农业交流合作。争取双多边合作共识纳入中非农业合作论坛成果清单。跨境订单农业合作基地面积达到600万亩。
持续推进自贸片区和综保区建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启动综保区二期建设。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5亿元以上。
高水平筹办第31届杨凌农高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置农高会海外分会场。全面提升线上线下融合、馆内馆外结合、国内国外联动的展示效果。推行“1+N”办会模式,以农高会为牵引,常态化策划举办各类展会活动。
5、全力以赴推动经济运行实现量质齐升,在夯实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上展现新作为
大抓项目增有效投资。新策划包装项目200个以上,储备库转化项目50个以上。全年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20亿元以上。力争社会资本投资增长5%以上。
分类施策稳工业增长。打好惠企助企政策“组合拳”。协助停减产企业破解生产经营难题。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家以上。
多措并举促消费升级。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培育首店经济和消费新热点。深入推进农文体旅融合发展。
科学精准抓招商引资。大力开展强链、延链、补链招商行动。大力引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增收减支防债务风险。提升税收征管质效。全面加强政府债务风险源头管控。
6、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有效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制约上展现新作为
统筹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水电气市场改革。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持续办好惠民实事。
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大力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准入准营“一件事”改革。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集中开展涉企行政审批、综合执法专项治理。
持续强化共建融合体制机制。推动召开第十一次省部共建会议。全面落实省上支持西农大与示范区融合发展17条措施。全力配合西农大9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支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申办职业本科大学。
7、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研宜学良好生态环境上展现新作为
全力稳就业促增收。着力推进技能培训提升、劳务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提质三项工程和大学生基层就业行动。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行动。坚决做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年新增学位2000个以上。加快示范区医院自贸院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全民健身火热开展。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
不断加强社会治理。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风险预警防控。
8、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上展现新作为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健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持续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
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持续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强化干部培训工作。
扎实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深化党的纪律建设。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察。深入推进清廉杨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