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杨凌示范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三区三高地”目标和“三个看杨凌”要求,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聚力实现“六个新突破”,全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国际交流合作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5.23亿元,同比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
深入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坚持把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各项任务取得实效。
坚持把学思想、强党性贯穿始终,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贯通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实干实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以重实践、建新功彰显成效,注重督查式调研和正反面典型案例剖析,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解决了一批发展所需、群众所盼的实际问题。
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未来农业研究院、现代农业职教创新园开工建设,新获批5个省级科技研发及转化平台。
143个植物新品种通过审定登记,14个小麦、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审,6个品种入选全国农业生产主导品种,全年植物品种权交易额达到1791.93万元。
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4项、省科技计划项目16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18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9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7家,增长46%。
示范推广成效加速显现
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加快实施,良科种子研发中心等16个重点项目全面落地建设,小麦统繁统供及种业企业良种繁育示范面积达到1.39万亩,3大养殖示范基地改造升级基本完成。
持续深化政校企协同“五联一抓”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在省内5个县(区)建设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试验区,榆林旱区现代生态农业研究院、陕西米脂小米研发中心等综合试验示范基地揭牌运行。
杨凌良种示范推广“4455”计划深入推进。
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453场次、4.6万人次。
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推广效益超过300亿元。
国际交流合作开创新局
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中亚农业部长会、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全球土壤健康论坛、中国同非洲之角国家农业合作交流会等多场重大国际性活动。
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提速增效。
乌兹别克斯坦商品原料交易所入驻杨凌,面向40多个国家举办各类培训16期,依托上合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完成联合研究课题22个。
中非联合中心加快建设。
杨凌自贸片区2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综保区一期正式建成运营,招引储备优质项目33个。
示范区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0亿元。
第30届农高会圆满举办
来自49个国家和地区、5个国际组织的252名外宾出席各类活动,其中部长、大使以上高级别外宾19人,创历史之最。
农业农村部等5部委,北京市等32个省(区、市)以及俄罗斯、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单位和企业参展,集中展示9000多项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产品,达成合作项目378项,线上线下交易额1112.77亿元,办成了一届成果丰硕的招商引资大会。
创新推出“后稷成就奖”,从往届3000多项后稷奖获奖项目中“千里挑一”,评选出“后稷成就奖”10项。
第30届农高会首次走出国门,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展区。
经济运行呈现质效向好
制定出台稳经济促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兑现各类奖补资金9000余万元,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5.23亿元、同比增长3%。
谋划储备重点项目324个,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了10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位居全省第二。
新增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2%。
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6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位居全省第四。
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创建省级示范高中1所,高考本科上线率提高2个百分点。
“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到93.51%,位居全省前列。
积极申报和争取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国道344市政配套、永安路等6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
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深入推进“抓党建、强堡垒、促振兴”行动。
抓实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
持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
深入开展清廉杨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