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审,占全省总数的73%,18个非主要农作物通过国家登记,占全省总数的40%;“西农511”“伟隆169”小麦、“秦优1618”油菜等6个品种入选全国农业主导品种,占全省总数的86%;杨凌荣华种业成功创建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继杨凌伟隆种业之后成为我省第二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
刚刚过去的2023年,杨凌示范区以建设中国(旱区)种业硅谷为目标,聚力服务保障粮食安全,持续优化旱区种业创新体系,致力突破种业“卡脖子”关键技术,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扶优培强,做强产业集群
在冬日暖阳的映衬下,位于杨凌种业创新中心、杨陵南站和杨凌大道附近,集良种研发、检测、生产于一体的良科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研发中心暨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实训基地(以下简称为良科种子研发中心)正在拔地而起。
“目前,检验检测中心、专家公寓,科研中心等主体已经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和屋面施工;智慧种子加工区、地下车库,正在进行基础处理和钢结构预埋。”项目现场负责人曹刚告诉记者。
杨凌良科种子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3.14亿元,筹划建设种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分子育种检验检测中心、种质资源库及配套设施等。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玉米种子25200吨、小麦种子32400吨的年加工能力,可储存6000万公斤备战防灾玉米、小麦种子和30万份种质资源。
如果说,杨凌良科种子研发中心项目的落地,为杨凌种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那么,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项目相继落地,将引发产业集聚发展的“鲶鱼效应”。
2023年3月30日,在杨凌种业发展史上,注定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让杨凌种业发展“如虎添翼”。
总投资3.8亿元,占地53.75亩,包含育种创新体系、良种繁育及加工仓储体系、智慧种业与智慧物流管理系统等板块,覆盖种子培育、繁殖、推广全流程。该项目投资规模之大、现代化程度之高、配套设施之全,堪称陕西布局农业强省的大笔之作。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杨凌种子研发生产加工能级,促进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加速加力。
科技引擎,打造种业核“芯”力
这几天,先正达集团中国(杨凌)技术中心格外繁忙: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对一板板玉米样品进行DNA提取,开展分子检测。在自动化温室,科研人员有条不紊地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进行取样、移栽、授粉……
七、八个月内就能创制数十万株育种材料,仅用1—2代即可完成目标品种的性状改良,两到三年便可推出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这些通过传统育种方法难以达成的目标,在杨凌中心已成为现实。
“以杨凌中心为代表的育种平台正在发力,携手行业伙伴,致力于加快中国育种升级迭代的速度。”中国中化相关负责人表示。
先正达集团中国(杨凌)技术中心成立于2019年,是先正达投资约3.45亿元建设的种质创新和新品种一体化研发平台。短短3年,杨凌中心即在研发育种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加速先正达集团中国推出了系列优秀新品种。
该中心打造了国内转育通量最大、速度最快的生物育种性状快速整合平台,每年可实现4—5代的“迭代”能力,远超国内行业2—3代/年的平均水平。
对标前沿的生物育种,杨凌中心各种“黑科技”比比皆是。例如,国内首创的LED无极调光温室,可根据玉米生长需求和外界光变化,实现光强动态调节,突破季节限制,针对玉米育种可做到4—5代/年的水平,比传统育种提速2倍多;国内最大的单倍体工厂化生产平台,年产百万株单倍体苗和几十万双单倍体,可以批量化创制优良种质,加速育种流程。
种业振兴,引擎在科技。先正达全力布局对标国际一流的现代种业创新平台,正推动中国种业向育种4.0时代进发。
示范推广,擦亮金字招牌
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发布了2023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全国油菜高产竞赛结果,杨凌种业企业——陕西荣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两个油菜品种亩产双获全国第一,其中沣油737获稻油轮作组第一,亩产达367.64公斤;秦优28获旱地轮作组第一,亩产达305.75公斤。
2022、2023年,沣油737连续两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油菜主导品种,其生产应用面积已连续8年蝉联全国农技中心油菜品种统计面积第一位,年均面积300万亩以上。
2023年9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2022年度主要粮油和重要特色作物前十大品种,“西农511”作为全国小麦推广面积前10大品种光荣上榜,位列榜单第五位。
2023年又是杨凌种业丰收的一年:国家旱区农业种业创新基地、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旱区生物育种共享实验室、旱区种质资源库筹建进展顺利;成功举办全国油菜科技大会和小麦新品种观摩会,撮合植物品种权交易26项、交易额1632.2万元;两项种业创新成果获202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杨凌良科种业有望成为全省第3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种业,基业,大业!
2023年,杨凌强化目标导向,积极搭建高能级种业创新平台,强化金融支持力度,聚力模式创新,一条种业创新助力粮食安全、赋能乡村振兴的广阔道路正不断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