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3日
漆水河的畅想
文章字数:958

  陈爱国
  昨天又去了一趟麟游,又在慈善寺那儿见到了清清流淌的漆水河,便又想到了水。
  在立冬过后的山里,有这么一条河从高高的悬崖下流过,水是那么的清澈,水面又是那么平静,把蓝天白云都映衬其中,给人一种静谧温馨的感觉。这河名叫漆水河,它发源于麟游县境内的群山之中,千折百回,蜿蜒东流,在永寿县店头镇一带才折身向南,进入关中平原,最后从武功县大庄镇乔寨村汇入渭河。
  居住在西府渭河北岸塬上的人,历来对于河的概念是淡薄的。因为渭河只从县境南侧通过,除了紧挨渭河的一些村子有水利之便外,还有漆水河沿岸的各个村庄。其它地处二道原、三道原的人们,以前河水对于他们只是一个遥远的向往和存在。因为这些地方地势高,对于河水只能是可望不可及。大部分村庄只能在十到二十米深度的黄土层下去打井吃水。从井里打一桶水上来,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会累得气喘吁吁。因而上塬地区就流传着对上门讨水喝的人:宁给一个馍,不给一碗水的传说。而下塬的人因为有当年杨虎城、李仪祉修的渭惠渠浇地,粮食的产量也比原上的产量高出近乎一倍,所以人们都羡慕住在河岸边的人。
  我老家的村庄就在渭北的二道原上,从上小学开始,我每天要从塬半坡的北六渠和原下的渭惠渠跑几个来回,可是这两条人工修建的水渠,却在十多米的坡下面,与我们村没任何关系。那时候我就想啥时侯我们村八百亩地也变成水浇地,那该多好呀!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高干渠通水,全县大部分土地变成了水浇地。之后随着水泵的使用,深机井和大口井出现,各生产队开始抽取地下水来灌溉。直至现在农村逐渐普及了水塔,农民也用上了自来水。这样的变化,也正是改革开放后才产生的。粮食的逐年增产,使人们逐渐在经济上翻了身,村里人家住房条件改善了,二层楼多起来,有的还买了小车。人们富起来了,我想这都与水有关系,也与改革开放有关。
  此刻我站在漆水河边,看着这一河清流,心情无比激动。这些年来无论春夏秋冬,我不知多少次来过麟游一些地方。我喜欢北山里漆水河的宁静,当然最喜欢的是这潺潺清流。夏秋已经离去,河水不再混浊,显现在眼前的只是清澈水流。前几天,关中地区下了首场雪,漆水河又呈现出一幅童话般的风景。
  我爱家乡的山水,更爱故乡的一草一木。但我也爱北山和漆水河:君在漆水头,我在漆水尾。一水连五县,人杰地又灵。中华文明史,炎黄生漆沮。二水交汇处,后稷倡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