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2日
杨凌:绘就丝路农业合作共赢“同心圆”
文章字数:2,722

  杨凌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晓艳 行波 农民日报记者 胡明宝
  地处古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杨凌,凭借国家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全国唯一农业特色自贸片区、综保区和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等多重叠加优势,积极履行党和国家使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从一粒种到万亩田
  今年春季,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古吉兰瓦拉市的科研农场里,一大片灿烂的油菜花田迎来盛花期。这是杨凌“金种子”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出的一株“致富花”。
  “我们成功选育出了新一代优质杂交双低油菜品种HC-021C,这也是首个在巴基斯坦注册成功的外国油菜品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主任穆建新介绍,他们已在巴基斯坦推广了25万亩杂交油菜品种。“不仅仅是巴基斯坦,我们非常有信心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推广这些杂交油菜。”穆建新说。
  在安排好哈萨克斯坦园区的工作任务并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硕士研究生实习规划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张正茂马不停蹄赶回国,参加夏收工作。“哈萨克斯坦纬度较高,应选取株高较高的育种材料进行育种。”量取、比对、记录,在位于杨凌示范区的西农大曹新庄育种基地,张正茂带领学生在试验田中紧张劳作。
  自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开始,张正茂便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团队已在哈萨克斯坦完成13大类115个优良农作物品种的品比试验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相比当地主栽品种,试验示范的小麦优良品种亩产增幅最高达60%。
  从一粒种到万亩田。立足发展现代农业“国家队”职责定位和旱区种业硅谷优势,杨凌与全球60多个国家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先后建成13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辐射面积达3000多万亩。
  在穆建新、张正茂等丝路使者的推动下,一粒粒携带着“杨凌基因”的“金种子”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生根发芽,结出现代农业合作的丰硕果实。
  从示范园到“农业圣地”
  “一粒种子从播种到收获仅需42天,全程采用无人化管理,且最多可以栽培24层。”走进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可以看见现代农业最新科技成果和引领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新模式。
  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是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在设施农业领域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实训基地,园区集成展示和示范了1100多种国内外先进的设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
  这种“科技引领、企业主体、多方协同、政府推动”的园区建设运营模式已推广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示范推广110多个优良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而像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这样的上合组织农业实训基地,杨凌已先后在国内外建立了20个。
  “中国为世界减贫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将向中国学习更多先进经验和技术,与中方一道,努力实现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今年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巴基斯坦参议院副主席阿夫里迪说。
  跨越山海,和18个国家的学员同赴中国农业圣地杨凌,寻取农业科技“真经”,参加中亚国家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综合培训班的孟加拉国学员安波直言,一踏进杨凌,科技之风扑面而来。“我想把这里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引进到我们国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感谢杨凌示范区国际交流中心举办中亚国家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综合培训班。”这是乌兹别克斯坦农业部部长沃伊托夫写给杨凌的一封感谢信。尽管文字简短,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乌节水农业海外示范园,一提到杨凌的农业节水设备,乌方合作者、教授阿里木直竖大拇指。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朱德兰团队研发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使当地棉花产量提高50%,节水50%,投入减少40%。阿里木表示,他不仅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更看到了与中国合作的广阔前景。
  开展援外培训、集成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杨凌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以务实行动为世界提供减贫智慧。
  “我们所在的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是农业科技促进减贫事业发展的‘样板’地区,也是中国特色减贫模式的缩影。”上合组织睦委会副主席崔丽如是说。
  从“中转站”到孵化平台
  今年5月16日,在庆祝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暨中哈商品展开幕仪式现场,杨凌农业科技产业集团与哈萨克斯坦康格迪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围绕农作物种植、订单农业、粮食、作物种子及农副产品的进出口和农业科技交流推广等领域开展合作。
  借助在农业全产业链的市场、渠道、政策和技术优势,杨凌农业科技产业集团积极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业务,通过在新疆布局面粉加工、油脂加工、粮食贸易等产业和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保税区建设面制品加工基地,切实助推全国粮食安全、丰富优质农产品供应。
  6月20日,一批产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车厘子,搭乘“空中丝绸之路”包机,由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运抵杨凌。
  丝路古国直采、丝路包机直达。这是杨凌示范区贯彻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的重要举措,为扩大杨凌示范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打开了新渠道。
  炎炎夏日丝毫未影响国家(杨凌)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项目建设进度。“该项目建成后可满足每年4万批次入境农作物的检疫检验和10万份种质资源储存,有效增强杨凌自贸片区隔离检疫功能,支撑国家农业贸易便利化,打造‘一带一路’种质资源检疫国际合作中心。”杨凌示范区自贸办主任苏亚文介绍。距该项目不远处的杨凌综合保税区海关大楼傲然挺立在蓝天下。
  去年8月24日,随着首单货物入区通关,杨凌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目前,已在生物科技研发、大宗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跨境电商等方面储备项目20余个。陕西最大的外商直投项目加拿大麦肯马铃薯产业园项目顺利入区,先正达、良科等种业企业先后入驻,金沙河食品保税加工、合成医药血竭提取加工等项目已正式签约入驻综保区。
  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交易中心,来自杨凌的特色农产品受到当地群众欢迎。塔什干交易中心是由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公司负责建设运营、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外资(乌兹别克斯坦)公司运营的经贸服务平台,于去年12月21日正式启用。目前,已经汇集了包括淳化苹果、陕北小米、陕南茶叶在内的上百种陕西特色产品。
  “这里不仅可以作为货物交易的中转站,还将作为孵化平台,为更多愿意走出去的企业铺路搭桥提供服务,让共建‘一带一路’发展红利惠及更多人。”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兵说。
  走出去,引进来。一来一往之间,增进的是发展的信心,增添的是发展的动能。“今年乌兹别克斯坦商品原料交易所入驻杨凌;开展农业援外培训项目17期、培训4430人次;新签订国际产能合作协议3项,24个外贸项目加快落地,带动全区外贸总额增长17.2%。”杨凌示范区2023年上半年工作会上展示的这份“成绩单”见证着共建“一带一路”在杨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原载2023年10月10日《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