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桃子
“叮叮当当……”一锤一锤的将钉敲入鼓上,固定好鼓面,再经过抛光、打磨等……各类工艺烂熟于心,眼到手到,心手合一。杨陵区政协委员、杨凌威风民族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鹏刚,传承弘扬锣鼓制作技艺已近10年。
潜心钻研 非遗传承担使命
大学毕业后,刘鹏刚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杨凌威风民族乐器有限公司这份事业,更是接过了锣鼓制作技艺的传承。
“这是莲花鼓,我们制作的新品,既可以作为茶桌、摆件,还可以演奏,美观实用。”在文化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刘鹏刚尝试将锣鼓文化与生活相结合,开发起了锣鼓产业新“周边”,让锣鼓脱下了昔日“中规中矩”的外衣,在传承中华丽转型,走起了“文艺路线”。
在杨凌威风民族乐器有限公司的展品区,造型各异的锣鼓文创产品摆放在桁架上,太极鼓、拨浪鼓、牛角鼓、花板鼓……一个个工艺考究、色彩明丽的“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
他大胆采用非遗制作工艺,研发创新了一系列新产品,目前已经获批包括实用新型及外观的国家专利13项。
不仅改革新品,他还创新了销售方式。下午3点,刘鹏刚准时开播,通过直播带货让这项传统工艺乘上了销售“动车”,走向更远的地方。
刘鹏刚让锣鼓不仅仅是能敲能打的热闹,还让锣鼓从乐器走向文创,让非遗传承有了新亮点。
坚守传承 扎根乡村促振兴
对于刘鹏刚而言,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不能断更不能丢,需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留住民族的魂,守住民族的根,这是刘鹏刚一直坚持的目标也是作为传承人必须坚守的使命。
“坚守传统工匠制作,匠心传承,是精神亦是品质传承。”刘鹏刚多次拒绝外地企业推荐的全机械化生产,“虽然传统工艺生产会增加生产周期,但锣鼓就是要一钉一卯一锤手工做出来的才有温度,这样的锣鼓连声音都透着清亮。”他也希望让传统锣鼓“工匠”老有所依。
参加展会,推介锣鼓非遗文化,提高杨凌锣鼓品牌知名度;向周边中小学、社区捐赠锣鼓乐器,让锣鼓文化的影响开始在普通群众及在校学生中传承;筹建全国最大的锣鼓文化主题产业园,让锣鼓文化元素融入特色文旅……刘鹏刚一刻也闲不下来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目前,锣鼓文化产业园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20人,年产值5000多万元,拥有“威风”、“妙音”两个著名商标,带动周边上下游就业人口300多人,让杨陵成为全国最大的锣鼓制作加工基地,为杨凌锣鼓产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精英技术骨干。
“只有文化自信,才能产业自信;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乡村振兴。”未来,刘鹏刚将充分利用锣鼓制造传统工艺优势,大力发展非遗游学体验新业态,让古老而灿烂的锣鼓文化代代相传,让锣鼓产业文化的“种子”,在上川口村扎根、发芽、结果。
发挥作用 履职尽责勇担当
作为政协委员,刘鹏刚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建设发展。政协杨陵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他提出《关于修建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保障道路通畅的建议》、撰写《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刘鹏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社会,践行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非遗”技艺在传承,匠人匠心在延续。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的是多元化的产品、个性化的服务、多渠道的销售模式,不变的是匠人精神、非遗文化的传承。从企业家、上川口锣鼓制作技艺传承人到杨陵区政协委员,转变的只是身份,不变的是使命。
“今后,我将和企业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为目标,为乡村振兴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刘鹏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