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胡家底村的川雲关和永安村、疙瘩庙村之间的封神台是小说《封神演义》问世之后应景而造的人文景观,并非历史遗迹(址)。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被逼无奈、反叛朝廷的大将黄飞虎,他突破重围、反出五关,投奔西岐,扶周灭商,川雲关就是最后一关。
邑人阅读《封神演义》,于是吻合故事情节建造起“川雲关”。又根据姜子牙“筑台斩将封神”故事,在凤凰山上修建“聚仙宫”(群仙聚集之处),附凿“八卦琉璃井”。
《封神演义》的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些重大的故事背景地点选设在武功(今杨陵)境内?这恐怕与康海著的《武功县志》密不可分。康海(1475~1540)比许仲琳(1560~1630)早生85年,康海是明“前七子”之一,康海的《武功县志》是全国四大名志之一,誉声极高。许仲琳在创作《封神演义》时看到周代的许多历史人文遗迹都在邰地(武功境内),诸如姜嫄、后稷、古斄(邰)国……而后稷又是周人的先祖,武功一带是周人活动的根据地,这些重要的历史背景使他把故事的场景地点选在武功,而武功又恰好是雍州西府的东门户,也就是封神榜上西岐的东门户,川雲关设造为西岐的东大门,黄飞虎只要出了川雲关,就突破围追堵截到达了西岐。
由于许公的小说,川雲关也应时而建。川雲关的建筑记载始于明代,修葺于清代。因历史尘埃,门洞被埋深2米土中,1990年被公布为杨陵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区政府重新修缮川雲关,清理被掩埋的门洞,使其成为一处旅游景点。
封神斩将台,是一座状似“疙瘩”的土山(丘),相传叫做凤凰山,明代在这里修建了聚仙宫(亦称“疙瘩庙”)。据相关碑文记载,宋代太宗至道元年(995),这里已建修了三清殿、玉皇阁、玄武殿及黑虎(灵官)殿。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西安、凤翔二府扶武两县善士重修三仙宫、玉皇阁、玄武殿,进士刘九经(眉县人)撰写碑文。清雍正八年(1730),武功、扶风、眉县、周至四县信众重修,立有“重修聚仙宫碑记”。
川雲关与封神台因《封神演义》而设造,《封神演义》因《武功县志》而臻美。此为教民稼穑的古邰地增添了几多神秘色彩、历史典故,也使武功、杨陵享誉了厚重的人文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