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7日
勇担国家使命 书写“精彩答卷”
——写在杨凌示范区成立26周年之际
文章字数:3,459

  记者 王晓艳
  七月农城,天高云阔,繁花似锦。杨凌示范区迎来设立26周年。
  这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1997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成立,寄望杨凌“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作出贡献。”
  时光荏苒26载,杨凌不负厚望如山的国之重托,绘就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从昔日的一个普通的关中小镇,成长为今日的中国农科城、世界农业会客厅,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先行之路,为国家布局建设农高区创造了范例。
  创新之城 国家使命下的责任与担当
  “去年通过种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玉米试验示范站推广的陕单系列品种和推广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我家的600亩玉米纯收入达60余万元。”初夏时节,塞上明珠榆林,站在广袤的玉米田里,种粮大户高海宽喜不自禁。
  良种良法良技结合。自建站以来,杨凌种业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带领团队先后育成“陕单636”“陕单650”“陕单620”等多个机收新品种,总结提出的“一增三改一防”密植高产高效技术模式,2020年—2022年累计在陕西推广1894.61万亩,亩均增产51.70公斤,累计增产10.54亿公斤。
  “有了杨凌科技撑腰,丰收底气足。”高海宽的身后,齐膝高的玉米苗生机勃发、随风摇曳。就在不久前,高海宽种植的“陕单650”玉米品种入选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聚力干旱半干旱地区及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成立26载,杨凌立足发展现代农业“国家队”职责定位,坚守初心,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让中国多了一个玉米主产区。西北成为我国四大适宜玉米种植的区域之一,也是增产潜力最高的地区之一,仅种植户高海宽所在的榆林市,玉米种植面积就从2007年的190万亩扩大到2023年的500万亩,单产提高100—150公斤;
  中国有了自主培育的苹果新品种。培育并审定瑞阳、瑞雪、秦脆、秦蜜等好吃又好种的苹果新品种,陕西苹果产量、栽培面积居全国第一;
  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成为葡萄酒新兴产区。从鲜食到酿酒,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年产葡萄酒1.38亿瓶,综合产值342.7亿元,地处千年戈壁荒滩的贺兰山东麓已变绿洲,成为中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酿酒葡萄产区;
  构建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由本世纪初的30%上升至目前的60%以上,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400多公里;
  使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病面积降低50.83%,每年挽回损失40多亿斤;
  黄淮海的小麦、甘肃永昌的奶绵羊、宁夏西海固的肉牛、陕西的猕猴桃、木耳……
  现代农业布局在哪里,“杨凌科技”就在哪里闪亮。
  26年来,时光的诚实表盘上,斧凿一般标注着这座城市的使命与担当:将现代农业和科技创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履行国家使命的高度出发,杨凌对科技创新、示范推广、成果转化等领域,进行系统性筹划、变革性塑造,新建示范推广基地237个,转化交易科技成果462项,培育新品种超过500个,输出农业科技人才超过15万人。今天的杨凌,已经成为农业科技的“代名词”,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发展现代农业的“国家队”。
  开放之城 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
  这个夏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杨凌。5月29日—31日,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杨凌举办。来自巴基斯坦、俄罗斯、伊朗等国的驻华使节,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代表,齐聚杨凌,共话减贫和可持续发展事业。
  时间回到2019年6月14日,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方愿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的重大倡议。随后,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在杨凌落地实施,自此杨凌进入“上合时间”。
  蓝图落地,尤须致广大而尽精微,杨凌人为此孜孜以求。
  5月16日,又一期上合组织农业培训班——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修班在杨凌开班。12个国家的40名学员跨越山海,共赴这场农业交流培训之旅。“这次学习机会会帮我们学到更多的环境保护知识,从而帮助我们国家提升农作物产量。”埃塞俄比亚矿业部的恩迪肖·恩达沃克·达涅充满期待。
  “设备非常高效实用,帮助我们的棉花产量提高了30%,用水量节省了50%,成本投入减少了40%。”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的中乌节水农业海外示范园,乌方农业专家对杨凌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称赞不已,也看到了与中国合作的广阔前景。
  盛夏时节,一批产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车厘子搭乘专机,由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运抵杨凌,杨凌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经贸合作又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
  从交流培训示范,到经贸产能合作。时针回拨,印迹闪亮:高质量承办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第十二届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等重大多边活动14场次,3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活动,促成合作成果10余项;
  作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杨凌近年来开展国际农业技术培训33期,1100多名农业领域官员参加培训,7000多名农技人员、农场主和高素质农民在线学习交流;
  建成中乌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园等13个海外农业合作园区,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试种小麦、玉米、油葵等作物6500多亩,传播110多项高效栽培技术,辐射面积达3000多万亩;
  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建成2个中国(陕西)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俄罗斯联邦总商会、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商品原料交易所等4家经贸机构入驻杨凌;
  ……
  “四年里,杨凌积累了上合组织框架内合作的经验,也为未来的四十年、四百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想杨凌能走好第一个四年,也一定能走好未来的很多很多年。”上合组织秘书长张明高度肯定了基地四年建设成就。
  人民之城 自身发展跃上新台阶
  盛夏时节,伴着悠扬的轻音乐,漫步渭河杨凌湿地公园,远处茫茫苇海与粼粼波光交相辉映,近处白鹭翩飞、野鸭戏水,好一幅美妙的生态画卷。
  杨凌渭河湿地公园是一个以水为主题,集生态体验游乐、农耕文化展示、体育健身休闲于一体并兼顾解决城市防洪、生态保护的湿地生态公园。傍水而居,在这里,一河渭水不但让这座城更美了,也让生活在这座城里的人们更幸福。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们的隋文化主题公园。”一大早,王上村又迎来一拨参观的客人。青砖黛瓦、星空民宿、乡村振兴学堂……甫一进村,古朴与时尚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意田园,更有千年隋泰陵的沉郁沧桑。
  有“颜值”更有“产值”。从拥有1000多人口的“穷村”到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村、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新范本,王上村华丽转身的故事,成为杨凌50多个乡村蝶变的缩影。
  走出校门,穿过一条马路,就可以在十四运会网球比赛场地进行专业化的训练,陕西师范大学杨凌实验中学的学生们直言“超级开心!超级幸福!”
  共享十四运会红利,“还馆于民”只是其中之一,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也在杨凌开花结果,丹枫园(站)、田园居(站)、众创田园(站)等一大批群众身边的“口袋运动公园”建成投用,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77平方米,跃居全省前列,越来越多的杨凌人走进健身体育场馆,享受运动的乐趣。
  “老李,走,开饭喽!”“来了,来了!”临近中午12点,杨凌农村幸福院陆续迎来食客。“在这里不光吃着舒服,还能和老伙计们说说话,这日子过得舒坦。”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杨凌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幸福院全覆盖,为空巢老人营造了一个又一个温馨的“家”。
  清晨,走进杨凌各校园,同阵阵花香一起飘过来的还有充满朝气的琅琅读书声。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杨凌恒大小学、陕西师范大学杨凌实验中学、杨凌高新四小等一批优质校园相继投用。
  杨凌示范区医院获批三级乙等医院,西农大校医院、杨凌朝阳医院等成功创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示范区医院自贸院区加快建设,小城市大医疗的杨凌探索精彩不断。
  26载寒来暑往,杨凌拔节生长。外地人印象中“农”字当头的杨凌,也成为高端产业聚集地。今年1—6月,杨凌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817户;开工86个新建重点项目,开工率达93.5%,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0.3%。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6%,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7.5%,增速均居全省第一。
  “大变样了,门口就是公园,出行越来越方便。”“提供宜居的环境、优质的公共服务。”26载砥砺前行,从昔日落后、不具备城市功能的西部边陲小镇蝶变为宜居宜业的中国农科城,25万农城百姓的心声传递出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26载只争朝夕,一个个亮眼的数字,记录了这座城笃定前行的发展步伐,更汇集着25万农城百姓不懈奋斗的累累硕果。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今日农城杨凌,魅力劲奔涌;今日青春杨凌,昂首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