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耿苏强 李泉林 苏洪照
养牛走出致富路 6月18日,走出杨凌看示范新闻采访团从宁夏西海固肉牛试验示范基地出发,一路向东行至宁夏唯一的肉牛供港基地,在一个严密隔离的良种肉牛养殖区域,海原华润农业有限公司的上千头西门塔尔肉牛或站或卧,悠闲自在。育肥几个月后,这些牛将通过华润集团的销售渠道走向香港等高端市场。
然而,几年前,这里的牛绝大多数出生在当地贫困户们的牛棚里。海原县位于著名的“西海固”贫困带。“西海固”是宁夏南部山区的代称。以前,当地的农民多数养殖长势慢吞吞的土牛,养殖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成了脱贫攻坚的一道屏障。
转折出现在2017年。为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当年1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原县及华润集团签署合作协议,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肉牛改良中心科技优势在海原县组建宁夏西海固肉牛试验示范基地,并挂牌成立宁夏西海固高端牛产业研究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宁夏西海固高端牛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林清介绍,试验基地为当地带来了一大批实用性强的科研成果,包括重点打造肉牛品种改良、基础母牛扩繁、饲草料生产加工配送、疾病防治与疫病防控、牛肉生产加工与营销、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等6大技术体系。
“目前,通过西农大专家指导,每年每头牛多为养殖户增加1500元—2000元收益。”海原华润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秦顺利说,牛的品种换成了生长更快、价格更高的西门塔尔和安格斯肉牛品种,效益得到了明显提升。
当下,大多数农民已经很熟悉这些拗口的肉牛品种。在海原县三河镇农民余海洋的养殖场,这些看起来高大精壮、有异域血统的牛,是这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当地农民脱贫的希望。
几年前,余海洋父亲基本失去劳动能力,母亲患糖尿病多年,是在贫困边缘徘徊的人。在西海固肉牛试验示范基地的指导和帮扶下,余海洋以家庭牧场的经营方式办起了属于自己的肉牛养殖事业,现有西门塔尔育肥牛、基础母牛共计50余头,每年将额外增加近10万元的收入。
2020年,海原县作为六盘山深度贫困地区的重点县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研究院科研团队荣获国家二十四届发明博览会科技助力扶贫专项奖。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研究院专家团队围绕高端牛产业差异化发展所急需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示范,使得当地肉牛生产水平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20%以上。“前些年,很多农民靠养牛脱了贫。但要让收入再提升,就得‘芯片’好。”林清卖起关子,“只有按照研究院重点打造的六大技术体系,才能让海原县近15万头肉牛迈向高端化。”
目前,海原县肉牛产业已经成为农业的主导产业,群众积极养牛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通过宁夏西海固肉牛试验示范基地新技术推广与应用,海原县每年新增养牛经济效益在3亿元以上,年均示范规模辐射15万头以上,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乃至我国西部地区高端牛产业发展做出了成功示范。
如今,养殖西门塔尔和安格斯肉牛品种,在海原县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苦甲天下”到脱胎换骨,这是宁夏西海固肉牛试验示范基地专家智库书写在黄土高原上的振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