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肯定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是使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幼儿从“自我服务”到“服务他人”劳动意识的形成,为劳动习惯的养成和社会生活适应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本文主要从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出发,从日常生活中折射劳动教育的价值,为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观察儿童,发现劳动问题。教师观察是决定行动的第一步,也是提供支持的基础。在幼儿盥洗后,有许多幼儿会将水甩到地面上,导致地面湿滑,易发生安全事故。但引发幼儿这一行为的原因多样,教师只有在基于深入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了解、分析幼儿行为,为幼儿提供支持,以改善这一现象。
以身作则,激发劳动动机。幼儿天性好奇好模仿,家长和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身边的榜样,正确引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其独立意识和劳动习惯。如教师在盥洗环节结束后,有意识的将地上的水清理干净,并告知幼儿地面有水的危害,激发幼儿劳动意识。
放手儿童,提供实践可能。小班儿童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自立欲望也不断提高,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实践机会,提升幼儿自理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教师和家长应为幼儿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幼儿遇到困难时不急于帮忙解决,让幼儿在尝试、实践中获得劳动技能的提升。
总结经验,反思劳动不足。及时的反馈能强化幼儿的劳动行为,也能找出不足。在幼儿劳动结束后,应及时予以评价和鼓励,增强幼儿自信心,强化幼儿再次劳动的意识。同时,通过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劳动过程,寻找不足,教给幼儿正确的劳动方法,提升幼儿劳动能力。
小班幼儿的劳动内容主要以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主,逐步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一日生活皆教育,将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促使幼儿在自我服务与为他人服务的基础上提升社会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