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谭璐 刘晓 张耀东 6月11日,在位于杨凌良科智慧农业实训基地的“吨半田”示范基地里,一粒粒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麦粒从收割机卸粮口倾泻而下,汇聚到运输车的车厢,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在试验田地头,摆放着百米尺、跑尺、簸箕、筛子谷物水分测量仪以及称重类器具。测产现场严格按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进行实收测产,经过实际丈量收获面积、收割机实收、称重、水分测定、取样测杂质率等环节后称重并计算出产量。
“我宣布:‘西农926’经过实测,实收面积是4.15亩,鲜重2900公斤,杂质0.95%,水分18.03%,折合亩产652.15公斤。”验收专家赵广才在杨凌良科“吨半田”高产创建项目小麦产量验收活动上宣布结果后,现场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杨凌良科小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王辉介绍,“西农926”于2021年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具有抗寒耐冻;高产稳产;优质中强筋;综合抗病性好,耐热性好,成熟落黄好;籽粒饱满,外观商品性好等特点。在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种植户反映都比较好,同时,还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前来参观。
“‘西农926’产量比较高,这个麦子从播种到田间管理,到后期的‘一喷三防’做得都非常好,所以我们看到非常整齐,也没有杂株,而且穗子大、籽粒多,是一个优良品种。”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赵广才说。
“今天我们对‘西农926’小麦进行了一个实际测产,经过专业测算,产量达到1300多斤。今年受持续低温、降雨天气影响,能达到这个产量已经很不错了。当下地里的墒情也很好,有利于玉米播种,我们对实现‘吨半田’还是有信心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杨凌良科小麦研究院院长王成社说。
据悉,所谓“吨半田”,即以一亩地为单位,以小麦和玉米为试验对象,每亩每年的合计产量达到1500公斤。打造“吨半田”样板,是杨凌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对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提高粮食自给率,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