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喜迎中国—中亚峰会
第04版:喜迎中国—中亚峰会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专题
第08版:综合
标题导航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杨凌12项科技成果荣获202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杨凌举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宣教活动
全国小麦抗病遗传育种会议在杨凌召开
耕好现代农业“试验田”
版面概览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手记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孙振
行走杨凌,惊叹于一项项科技成果,更为背后的故事感动。
88岁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小麦育种专家赵瑜,在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60多年来吃住在陕西扶风县豆村农场试验基地,只因他深信“搞育种离不开土地和农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行走杨凌,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加深刻。
说起杨凌小麦育种史,赵瑜语带自豪:上世纪全国六大小麦品种换代,4个出自杨凌,其中“碧玛一号”等品种累计推广超过4亿亩,极大地提高了小麦产量,“那时育种追求的是高产,现在追求的是优质,老百姓要吃饱,更要吃好。”
为培育高产优质农业种质资源,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近年成立种业创新中心,下设5个专家工作室,与17家高校院所、35家企业开展合作,年培育作物新品种20余项,推广超过5000万亩。赵瑜前年受聘为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小麦工作站专家,承接中心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培育课题。课题研发学校提供多学科团队支持,种业创新中心提供科研经费,企业负责示范推广、成果转化,政企研协同攻关。
从主攻高产到培育建立高产优质农业种质资源,杨凌的实践告诉我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需要坚持坚守。要始终紧盯国家发展需求,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从专家团队单兵作战到政企研携手,杨凌的探索告诉我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需要求新求变。要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坚持坚守、求新求变,期待更多好技术、新成果,种出最好的中国粮。
(原载2023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版权所有:杨凌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3711 87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