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梦想。为致敬新时代劳动者,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本版特推出“致敬最美劳动者·对话新农人”专题报道,记录和讲述他们在科技育种、劳动增收、产业发展方面的劳动瞬间、生动故事,激励和带动广大劳动者锐意进取、不懈奋斗,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动力。
李停栋:做新时代创新育种的奋斗者
记者 梁方方 许正斌
“五一”前后正值小麦授粉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育种人最为忙碌的时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90后青年教授李停栋也开始了他们一年之中最为忙碌的育种时刻。
一大早,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村小麦试验站的试验田里,大老远就能看见麦田中几顶五颜六色的帽子,与绿油油的小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前段时间连续的阴雨天,地里满是泥泞,然而李停栋已经早早和他的学生们在地里忙活开了。
李停栋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在做小麦去雄和杂交,这是小麦育种中最关键的一步。如果说这个杂交不按时完成,就耽误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只见李停栋小心翼翼地用小剪刀把麦穗剪开,用小镊子去掉雄蕊,然后再给麦穗一个个地套上小袋子,做好编号,避免小麦自花授粉,影响后期的杂交育种工作。
小麦扬花期一般只有3-5天,要完成去雄和杂交就必须抢抓扬花前和扬花期这段时间。所以每年“五一”,别人休假,而他们都在和时间赛跑,每天“泡”在地里头。
育种工作既需要沾满泥土的坚守,也需要勇于创新的大胆尝试。为了让杂交育种工作变得更科学、更有效,李停栋利用植物基因组编辑相关技术开发了一套病毒介导的小麦基因组编辑组分递送新系统,为小麦基因功能和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加速推进了小麦育种的进程。
“从事小麦育种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有朝一日希望我也能培育出自己选育的小麦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李停栋说。
如果说农业是大地与时间的艺术,那么育种人便是在那广阔的天地间,以种为笔,以田为卷,用朴素且炙热的情感,撰写着农业人冲锋向前的故事。对于和李停栋一样的青年教授来说,他们的育种之路才刚刚开始。李停栋坚信,只要坚持学习老一辈育种专家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建设种业强国为己任,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创新种业的奋斗者。
王朝:退伍兵让梦想在田间绽放
记者 梁方方 李泉林
五月的杨凌,满眼春意,地里的作物长势喜人,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记者走进杨凌双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便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着装朴素的小伙子,正在地里忙碌着。他就是杨凌双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王朝。
1994年出生的王朝虽然年纪不大,但身上却有着与同龄人不同的沉稳。不论是育种制种、园区管理、作物管理还是开着拖拉机耙地施肥,样样干得都是得心应手。
说起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农业这一行,王朝告诉记者,他是一名退伍军人,2015年退伍回到杨凌,先后也干过不少工作,但自己就是一个农村娃,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父辈们也一直都干着农业,还是觉得自己对农业更感兴趣,而且一到地里就觉得干劲十足。
从当初选择农业,进入农业到爱上农业,他吃了不少苦,一开始由于经验不足,作物长势不好,最终的经济效益也不好。但他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沉下心好好学习农业技术。他参加各种农业培训,从网上搜索农业新技术,向身边的农业专家、“老把式”们虚心请教,学习国家新政策,探索新模式,慢慢的他也成了一个农业小专家。
“做农业很辛苦,投资大回报慢,一定要有一颗爱农业的心,还得有耐心、有恒心。很多年轻人都觉得农业苦,不愿意干,但农业却很需要年轻人的加入。”王朝说。
2020年王朝加入了刚成立的杨凌双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提出可通过发展种业进行产业再升级,这一想法得到了公司领导团队的一致认可。公司从最初销售农产品的合作社,发展成现在靠订单农业盈利的制种公司。
如今,公司在制种育种方面稳步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慢慢成为了杨凌当地育制种企业的一个新示范,各地来考察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截至目前,公司已聚集了全国20多个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的600多个新品种、30多项新技术,承接了国内十几家省级农业科学院所、高校和知名种业企业的农作物种子繁制工作,年收入近500万元。
“我希望通过个人的带动力量,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农业这个行业里来,为农业注入新鲜力量。下一步,我们还打算继续扩大规模,增加收益,带领身边更多农民挣钱致富。”王朝告诉记者。
韦世豪:岁岁耕耘忙 只为菜籽香
记者 王晴晴 许正斌
日前,记者走进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韦世豪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上千个整齐堆放的小纸袋,还有十来个大小不一的白色网纱袋,透过这些纱袋,能看到里面一粒粒饱满的黑褐色油菜种子。办公桌前,韦世豪正细致地给每一个纸袋进行编号。
“这些就是我们最近给甘肃那边儿准备的油菜实验材料和新组合,因为要在那边儿做实验,为后面选育适于春游菜区种植的品种做一些基础工作。”韦世豪拿起地上的袋子,向记者介绍道。
最近正值杨凌油菜的灌浆期,每天除了为春油菜区筛选实验材料,韦世豪还要奔波于杨凌的试验田间,记载不同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
一个油菜生育周期,韦世豪要记载2000多份的材料,对于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他却早就习以为常。
韦世豪的记载本上,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数据复杂又整齐,那些有可能成为新品种的组合都做了重点标注。他说:“做油菜育种,就像培养孩子一样,只有知道他的特点和爱好,才能知道朝哪个方向去培养。我们也是一样,只有对每一个材料的抗寒性、花期、成熟期以及它的倒伏性、抗病性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知道如何组配组合、在哪个区域种植。”
除了习惯大量的记载工作,从事油菜育种16年,韦世豪也早已习惯了每年“五一”假期都无法休息的情况。韦世豪说:“‘五一’前后正是长江流域油菜接近成熟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因为我们在长江的上游、中游到下游区,都布了好多品种在进行区域试验,所以我们要逐个点去进行观察,为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做一些准备。”
不仅无法和很多人一样享受“五一”小长假,韦世豪甚至很难有一个正常的双休日,常常在试验田里一忙就是一整个月,但他对此的感受,却只有两个字——“值得!”
韦世豪时常回忆起2011年6月那段时间,当时在位于大荔县的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试验基地,油菜机械化收割还未普及,育种专家只能用手工碾收油菜籽。酷暑之下,韦世豪攥着木棒捶打油菜角果,黑亮、黄亮的油菜籽蹦蹦跳跳地滚落出来,沙沙作响。
在大荔工作20多天后,韦世豪又马不停蹄地“转场”到张掖市开展油菜育种材料花期杂交授粉工作。连续工作近一个月后,有一天,韦世豪背着喷雾器在制种田喷施化杀剂时,突然感觉到头晕腿软,一下子晕倒在田间。经医生诊断,他是由于过度劳累、体力不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晕厥。短暂休息几天后,这位“拼命三郎”又急忙赶回基地投入到工作中。
“我是打心底里热爱油菜育种工作的,如果不是热爱,真的很难坚持这么长时间。但说句心里话,当看着我们的品种在大田里大面积推广,而且长势非常好的时候,心中那种自豪感、优越感是不言而喻的。”望着试验田里一大片正在灌浆的角果,韦世豪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笑容,“能为老百姓育出好的品种,能够促进咱们油菜产业提质增效,这是我们青年育种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功夫不负有心人。作为第一完成人,韦世豪现已育成“华春油1号”“秦优1806”“秦杂油11”“润普丰”“秦杂油7号”“秦杂油13”等杂交油菜新品种6个,并成功转让给5家知名种业企业,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生产经营权转让交易额累计1300万元。
除此之外,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陕西省科技系统“青年岗位能手”、陕西省科技系统“创新创效先进个人”、全国“五好家庭”等荣誉称号,也记录着韦世豪对油菜育种事业十六年如一日的付出。科研的脚步不会止步,怀着对油菜育种工作的满腔热爱和责任感,韦世豪为自己定下了清晰的目标,他说:“下一阶段,我们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培育优良品种,主要是高油高产、适于机械化种植的一些新品种,服务我们整个旱区农业的发展,为旱区提供咱们杨凌的优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