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聚焦“三个年”杨凌在行动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五一“专题
标题导航
一颗初心护童心
在杨凌,读懂写在大地上的“国之大者”
杨凌示范区“两红两优”表彰名单
版面概览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杨凌,读懂写在大地上的“国之大者”
记者 王晓艳
育种麦田青青、科技油菜花黄,农科专家查看苗情传授技术、施工人员打井布管平整土地、无人机缓缓飞行施肥正忙……暮春时节,中国农科城——杨凌的田野披上了五彩斑斓的“新装”,在这里,你能读懂一篇篇写在大地上的“国之大者”。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建设农业强国……农科城杨凌充分发挥“国家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农高区的创新驱动作用,用良种良田良技,端牢“中国饭碗”。
日前,农业农村部首次发布了《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品种西农979、西农511,玉米品种陕单650入选该目录。
该目录从当前全国农业生产紧迫需求出发,聚焦“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及重要战略农产品(棉花),重点推介10种农作物、241个优良品种,引导推动品种更新换代,更好服务农业用种和农民选种需要。
一粒种子承载着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
回溯这些年中国种业发展历程,杨凌是绕不开的话题。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不断强化种业科技创新,全力推进种业硅谷建设,凭借着高度富集的现代农业科技资源,杨凌在作物遗传育种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累计审定农作物新品种900多个,国家旱区种业创新基地、国家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国家品种测试评价中心陕西分中心等“两基地一中心”已启动建设,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先正达种业共创平台揭牌启用,登海种业基地、良科种子研发中心等一批种业重点项目启动建设,仅2022年全年植物品种权交易27项、成交额807万元,种子种苗交易额突破10亿元。
“中国碗”装满“中国粮”,根底和基石在于耕地保护。这个春天,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的“春风”吹遍三秦大地。在西安长安、渭南富平、铜川宜君等陕西10个市20个县的30万亩高标准示范农田建设现场,人们抢抓农闲“黄金期”,全力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千方百计建良田、保粮安。在卡车、挖掘机来回穿梭间,一畦畦新修的农田初具雏形。“今年的30万亩高标准示范农田建成后,预计可新增粮食产能4500万公斤。”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卓涛信心满满地说。
让“粮田”变“良田”。杨凌集聚创新资源,围绕中低产田改造与产能提升、土壤修复等技术瓶颈,进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的源头性创新;面向产业需求,着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为高标准农田、耕地土壤修复提供技术、产品、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推动科技势能转化成发展动能,牢牢筑起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藏粮于地,也藏粮于技。近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遴选并发布了2023年13项农业主推技术,旨在持续提升科技对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支撑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其中,由杨凌示范区科研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单位的关中灌区耕地周年小麦玉米单产“吨半田”集成技术和陕西油菜机械化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入选。这是在保障粮食和主要油料作物安全方面贡献杨凌“良技”力量的缩影。
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不止有小麦宽幅精播技术、玉米防缠绕免耕深施肥精播技术……这些实用种植技术,杨凌还不断加强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和集成应用。如今在杨凌,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与农业的结合,农民捧着手机即可种菜管理果园,“智慧”赋能于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与此同时,杨凌不断创新突破、深化农技推广,借助独具特色的农科示范推广体系,先后在甘肃、宁夏等18个省(市、区)布局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50个,在旱区和黄淮海地区及境外园区建成良种示范推广基地34.2万亩。仅2022年全年示范推广新品种495个、新技术145项,推广面积1.1亿亩,推广效益283亿元,科技赋能“藏粮于技”落地生根,“中国饭碗”越端越稳。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版权所有:杨凌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3711 87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