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3年
勇担使命 奋发作为 谱写杨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和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省部共建第十次会议、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立足“国家队”定位,紧盯“三区三高地”和“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目标,精准破解“五大难题”,合力开启“五个新局”的“1155”思路,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聚力实现“六个新突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力开创示范区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局面。
  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新增各类科技研发及转化平台5个,实现国内农业科技培训4.6万人次、国际农业科技培训1万人次,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推广效益突破300亿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推进区校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区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巩固形成良性互动发展局面。支持西农大在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秦创原农业板块、各类试验示范站和示范推广基地建设上发挥更大作用。全力支持西农大“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未来农业研究院、现代农业职教创新园建设。
  加快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深化秦创原农业板块规划布局研究,细化实化空间发展规划。推动优秀农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全年布局建设各类创新平台5个以上,培育科技产业化项目10个以上。
  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区校协同创新,围绕旱区现代农业发展技术需求,在现代种业、土壤改良、农业节水、生物安全、智能农机装备等领域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制定《旱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案》,开展一批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成果。
  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加快国家旱区农业种业创新基地建设。规划组建后稷种业重点实验室、旱区种质资源库等种业创新平台。围绕旱区主要农作物、特色畜禽等开展新品种选育。加快推进登海、良科等种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招引正大、大北农、隆平生物等知名种业企业入区发展。全年新增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2家,通过国家审定小麦、玉米新品种10个以上,在区内外布局建设种业综合展示示范基地20个。
  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全面实施“后稷人才工程”,组织开展战略科学家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引培“跃升计划”,大力吸引国际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鼓励企业聘用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推进双创基地核心区大健康智慧云谷项目建设。办好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大赛和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招引创新创业团队100家以上,孵化企业50家以上。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增强科技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推进特色现代农业“1123”工程,全面建成高标准主要农作物良种试验示范基地、名优新特标准化经济林果产业示范基地、设施蔬菜育种和生产示范基地。持续巩固“五联一抓”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打造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打造10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
  完善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巩固提升六种示范推广模式,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探索“杨凌良种+绿色农化+农机农艺+订单农业”的农业产业服务体系,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点单式”农业科技服务。成立国家(杨凌)农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组建国家旱区农业技术标准创新联盟,着力打造旱区农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以市场化方式整合资源要素,联合农民合作社等服务主体为小农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打造“杨凌农科”全产业链推广服务品牌。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河西走廊等区域建设80个集成应用型示范基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粮油主产区建设160个服务带动型示范基地。
  扩大科技示范推广效应。协同区内两所大学与各市深入开展科技合作和农业科技培训,联建10个新型特色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区。深入推进杨凌良种及种植模式示范推广“4455”计划提质扩面,建设18个万亩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集成示范基地,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推广效益突破300亿元。
  链式布局推动集群发展,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高质量产业链条。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对接产业链条、嵌入关键环节,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推动高质量产业集群。聚焦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智能农业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农业科技服务等5个主导产业,全面实施产业扩能提质计划。着力打造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建设高质量产业园区。持续推进陕西(杨凌)农产品加工贸易示范园区建设,启动实施智能农业装备产业园建设。
  深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抓好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境内外实训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精心办好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国际农业科技论坛,建强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国际联合实验室,拓展完善农业科技交流载体。全速推进中非联合中心建设。策划组织各类双多边对外交流活动10场次以上,组织承办各类培训20期以上。
  推进高层次农业对外合作交流。持续深化与荷兰、以色列、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加强与上合组织秘书处、非盟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拓展农业科技领域双多边合作成果。高水平筹办第30届杨凌农高会。
  持续推进农业国际产能合作。启动建设中巴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快建成中乌农业科技产业园等境外园区,研究形成可持续发展、可复制分享的境外园区建设“杨凌模式”。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5亿元。
  加快自贸片区及综保区建设。加快实施杨凌综保区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国际陆港、综保区农产品保税加工产业园、保税研发中心项目,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着力抓好综保区建设运行,加快谋划推进二期项目建设。
  紧盯重点领域精准施策,推动经济增长实现量质齐升
  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力推动前期项目快落地快开工、新建项目快建设快入库、续建项目快竣工快投营。
  持续巩固工业强劲增长态势。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实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接续落实留抵退税、稳岗稳产等稳经济一揽子政策。
  力促消费市场持续稳步回升。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智能穿戴产品消费,促进夜间购物、夜间餐饮发展,不断激活消费市场。加快推进杨凌农林牧渔融合发展体验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商贸服务业项目建设。
  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不断厚植投资兴业沃土
  营造宜商宜业良好发展环境。全链条优化行政审批,提升办事便利化水平。积极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大幅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
  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引智成效。深入开展强链延链补链招商行动和涉农央企“进杨凌”对接活动。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0亿元以上,培育集聚高层次人才600人以上。
  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稳步提升社会民生保障水平
  有效推动充分就业。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就业服务提升工程,延续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全面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纳入全国统筹,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制度,设立大病救助基金,加大对因病致贫返贫家庭的救助力度。
  扎实保障基本民生。全面建成公共卫生中心,积极争取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精心办好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全国网球青年团体锦标赛、自行车邀请赛等品牌赛事。积极融入大西安都市圈,推动杨凌-武功-周至区域一体化发展。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
  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点风险。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逐步消减存量、坚决遏制增量。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扎实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加强土地使用权出让、工程招投标等领域全链条监管。
  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社区下移、向网络延伸。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过硬作风能力奋进新征程
  加强政治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法治建设,提升行政治理能力。加强作风建设,真抓实干担当作为。

版权所有:杨凌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3711 87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