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廉政教育基地
节水校园实施成果
节水万人签名
从钻井取水到实现“饮水不愁”;从农业用水“靠天吃饭”到灌溉渠系四通八达,从滩涂河道到清凌凌的“三河两渠”,一项项兴水利民务实举措,一次次水利保障攻坚行动,一根根水管铺设搭建,一趟趟河道坚守巡查、一股股清泉进村入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杨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共识。近年来,杨陵区水务工作者接续奋斗,用苦干实干的拼搏换取人民群众的满意笑脸,全区水源工程建设强势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全面解决、河(湖)长制体系全面构建,一幅幅水务发展改革画卷在杨陵正有序绘就。
党建引领 相融互促
瞄准航标掌好罗盘,方能启程远行。近年来,杨陵区水务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一切工作党建引领,一切困难党建破题”为鲜明工作导向。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不断强化理论学习,提升党员干部党性素养,夯实党建基础;组织开展“巾帼心向党,奋进新时代”、观看红色电影等主题活动,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学党规、党章、系列讲话,争做合格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表率作用,落实基层党支部党建联系点活动,把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业务深度融合刻印在思想上、落实在岗位上、体现在行动上;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努力锻造一支干净干事、廉洁过硬的水利管理队伍,不断推进我区水利工作迈上新台阶。
乡村振兴 水利先行
乡村振兴,水利先行。杨凌,作为农业高新示范区,近年来,杨陵区把农村水利建设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工作来抓,精准实施了一批农村安全饮水、防洪保供水、水土保持等项目工程。
错落有致小楼房,干净整洁村中道;一汪碧湖水上桥,田园风光景色秀……7月的王上村,行走其间,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杨陵区水务局通过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等工程,为杨陵城乡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水”基础。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动下,杨陵区水务局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城乡一体、板块推进的原则,加快农村集中供水水源建设,至2021年年底,全区自来水到户20550户,自来水到户率98.5%,基本实现了全区自来水供水全覆盖。
农村饮水项目实施后,很多农户利用自来水安装洗浴设备,提高了生活质量,加快了农村现代化进程。
与此同时,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场站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不断改善河渠水质,提升水环境质量,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结合“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开展河渠水环境专项整治,先后组织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建筑垃圾整治、卫生集中清理、重点涉水企业排污口巡查、河道执法等多次专项活动,以及河渠岸边绿化美化亮化,使各河渠沿线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河流污染减少,水质变好。让人民群众从水务工作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效节水 环保经济双丰收
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区,农业节水无疑是杨陵首要抓手。
在杨陵现代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精准扶贫示范园等一批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内。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滋润着鲜嫩的果蔬。相比以前粗放灌溉,这些节水示范园区已成为带动整个示范园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起到了示范带动、典型推动、效益驱动的“三动”效果,为杨陵区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据了解,近年来杨陵区水务局积极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确定了“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坚持三个为主;注重四个结合”的整体思路,以项目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综合运用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变频恒压供水等多种技术举措,高效用水,有效护水,科学管水,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随着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不断发展,杨陵区还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农村水价改革、农村水权制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目前,建成高效节水面积7.8万亩,实现全覆盖;杨凌农业累计节水近2260万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805,位居陕西省前列。
此外,针对校园用水量大的实际,以及用水集中,易发生用水浪费的特点,自2018年创建节水型校园活动开展以来,在示范区水务局的大力指导下,着力推进节水型校园创建工作,加强节水管理,普及节水器具,推广节水技改,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截至目前,共有26所校园被评为“陕西省节水型校园”,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500万元。
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渐成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节水企业、节水型居民小区、节水型单位等载体的节水创建在各领域发挥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为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杨陵已初步形成城在水中,水美景美,生态宜居、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防汛减灾 筑牢“人民”堤坝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近年来,杨陵区水务局按照“早谋划、早准备、早部署、早落实”原则,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实现了境内河长制管理全覆盖。
突出一个“早”字,下好防汛减灾“先手棋”。积极推动基层河长履职巡河,区级河长全年巡河15次,镇办级河长全年巡河282人次,村级河长巡河实现常态化。于汛前备足备齐了防汛物料,对河道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对采砂公司在河道内搭设的便桥进行了拆除,对河道内堆放的管道进行了清理,做到河道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
突出一个“实”字,下好防汛减灾“致胜棋”。做好“一盯、二查、三抓”(即紧盯上游水文站,及时排查区内“三河两渠”隐患、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隐患,紧抓应急储备、城市内涝、灾害隐患)工作,认真执行24小时值守制度,做到不漏点、不缺岗,汛情传递准确及时。做好防洪各项预案,为防洪指挥决策、科学调度和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赢得时间。
突出一个“全”字,下好防汛减灾“关键棋”。加强与气象、水文部门的联系沟通,建立部门之间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在组织水务、城管、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抓好全覆盖、全链条、全过程、全环节的防汛抗旱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作用。
同时,加快防汛监测预警信息接入,将渭河、城市内涝点、涵洞等重点位置视频监控信号接入应急指挥中心,对接消防救援部门,力争实现应急指挥中心与消防救援指挥移动平台的互联互通。
枕戈待旦“防大汛”,秣马厉兵“救大灾”。以保障全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未雨绸缪,多措并举,切实筑牢了全区防汛救灾“安全堤”,确保全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人水和谐 秀美杨陵
天蓝水清,岸绿景美,滚滚渭水,拂青山而过,潺潺流水皆是美景。
近年来,杨陵区水务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制定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生态治理措施体系,实施重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扩大优质水生态产品供给。
而提起湋河,周围的群众说,以前湋河是他们见过的污染最严重的河,每到夏天臭气熏天。
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让曾经的生态之“痛”转变为如今的生态之美,为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福祉。近年来,重获新生的小湋河一路依山傍水,峰回路转,山随水势,水借山形,两者相得益彰。湿地公园的两条路彰显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一条是平坦开阔的行车道,供人们驾车徜徉山水之间,尽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自然美景;一条是丛林掩映中19公里的休闲步道,让游人在这方水天相契的地方尽情畅游。
事实是,杨陵三面环水,东以漆水河与武功县接界,南依渭河同周至县相望,北有小湋河和武功及扶风县相邻,渭惠渠、高干渠等人工渠系越境而过。近年来,为了实现河渠整治全覆盖的目标,杨凌区对境内渭河、漆水河、湋河、高干渠、渭惠渠进行生态修复,结合“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开展河渠水环境专项整治,有效维护区内河湖生态健康,河渠水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
经过系统全面的生态治理,渭河杨凌段近年来吸引了大批朱鹮等上百种珍稀动物的回归,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而沿途的生态公园也变为市民亲水乐水的打卡地、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换来市民群众的纷纷点赞。
山水相依、景田相望,抬头绿意盎然,低头水流潺潺,如今的杨陵大地俯仰之间,心灵与河流共波澜,繁华与宁静皆拥享,一幅人水和谐秀美杨陵的山水画卷正徐徐铺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杨陵区水务局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好“水文章”、答好“民生卷”,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