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如椽巨笔绘宏图 乡村振兴谱新篇
——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和乡村发展局近年来重点工作综述











  记者 尚遥
  “三农”稳,天下安。“三农”工作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杨凌是首个国家级农高区,承担着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探索新路的国家使命。对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和乡村发展局(以下简称示范区农业局)来说,种业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振兴,每一项工作都是“国之大者”,每一项任务都是光荣使命。
  重任在肩,攻坚克难。杨凌示范区农业局围绕中省要求和示范区重点工作,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铁肩膀”挑起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担子”,农业农村工作不断发生新变化取得新成效展现新面貌。
  如今,走在杨凌城乡,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画卷已悄然铺展。
  聚焦国家粮食安全 下好种业发展“先手棋”
  粮安天下种为基。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业科技的最大短板是种子。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与全国其他高新区不同,杨凌示范区有着鲜明的“农”字特色,肩负着服务国家农业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农业局始终立足“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围绕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补短板、强优势,破难题、开新局,打出了系列“组合拳”:
  发挥省部共建作用,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跟踪对接落实国务院第三次批复中关于“支持杨凌示范区参与实施国家种业自主创新相关重大科技项目”的政策支持事项。目前,国家明确将在杨凌建设国家级种业科研创新基地(旱区农业)和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明确把杨凌纳入全国9个农作物种业创新中心之一。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将支持杨凌打造“国际化高水平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为在国家层面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培育突破性品种,打赢种业“翻身仗”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空间。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了加快“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突破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2021年初,杨凌示范区进一步整合企业、高校、政府科技力量,成立了杨凌种业创新中心等6个农业产业创新中心。运营一年来,在示范区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杨凌有109个农作物品种通过审定登记(其中小麦品种6个通过国审、13个通过省审;玉米品种9个通过国审,34个通过省审;47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家登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杨凌良种”。
  一大批知名种业企业落户杨凌,成为种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加快种业发展,企业的作用十分关键。杨凌示范区农业局围绕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的发展定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大种业企业招引力度,短短几年间,先后吸引了先正达、大华、登海、良科、秦丰等一批知名种业企业入驻杨凌,其中陕西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达到18家,形成了以大型种业集团为龙头、专业化种业企业为支撑、服务型企业为配套的种业企业集群。示范区年种子交易总额约8亿元,已成为西部地区种业研发创新地、种业龙头总部聚集地、农牧良种交易集散地。
  五黄六月,丰收在望。全国小麦观摩会、全国油菜科技大会连年成功举办,玉米、瓜菜新品种观摩也应季举办,成为农作物新品种展示推广交流交易的重要平台,许多新品种从这里走向广袤田野,开花结果。其中,西农511、伟隆169等新品种年推广面积分别超过1300万亩、500万亩,有望成为黄淮麦区更新换代的主栽品种。
  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是杨凌示范区承担的国家使命,也是杨凌示范区农业局的主责主业。今年4月,杨凌示范区提出了良种示范推广“4455”计划,安排今年之内完成18万亩(区内4万亩,省内4万亩,省外5万亩,境外5万亩)良种示范推广基地建设任务。时间紧,任务重,示范区农业局迎难而上,全力推进。目前在区内、省内、省外、境外落实完成了8.6万亩。随着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良种示范推广的星星之火,在全国和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呈燎原之势。
  借农高会平台,促现代种业发展。杨凌示范区农业局充分利用农高会平台,每年成功举办国际种业专题展、国际种业创新论坛等活动,吸引先正达、拜耳、科迪华、巴斯夫、隆平高科、丰乐等全球种业龙头企业和国内种业十强企业参展交流,共谋种业发展大计,为国际种业合作交流贡献“杨凌力量”。
  一粒杨凌种,万顷丰收田。如今,从关中平原到黄土高原,从黄淮麦区到西北旱区,从“一带一路”到上合国家,广袤田野上,纵横阡陌间,“杨凌良种”已绘就出一幅幅“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丰收图景。
  坚决扛起政治责任 做好特色现代农业“大文章”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提出了“五个扎实”的要求,其中提到“要扎实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杨凌示范区牢记嘱托,提高站位,扛起责任,加压奋进,大力推广设施农业配套技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已成为杨凌现代农业发展的鲜明底色。
  走进杨凌,一座座设施大棚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在智慧农业示范园的植物工厂里,一个超大型植物生长架上,番茄、辣椒、生菜等植物摆脱了土壤、阳光等自然因素的约束,依然“茁壮成长”,生机盎然。这里栽植各类植物10万余株,一名程序管理人员就能轻松搞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这里大显身手。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已经成为杨凌最具特色的农业形态,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在这里被广泛使用,无不彰显着杨凌推进特色现代农业的澎湃动力。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农业局聚焦果蔬等农作物新品种引种示范,全区建成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累计达2.6万亩,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西甜瓜、草莓等设施蔬菜水果,部分实现亩均产值5万元以上。围绕葡萄、樱桃、火龙果、无花果、冬枣等特色林果品种,打造了一批亩均产值达10万元以的“单品冠军园”。同时,积极发展育种育苗产业,不断加大西红柿、草莓、葡萄、猕猴桃、火龙果、无花果、红薯、西甜瓜、洋葱等18个类别农作物育种育苗产业培育力度,2021年蔬菜水果种苗繁育超过1亿株,实现销售额3亿多元。







  猕猴桃论个卖,一颗猕猴桃可以卖到25元;“南果北种”设施大棚火龙果苗木出口到了8个国家;无花果种植亩均效益达到了8万元……百香果、番木瓜、枇杷、释迦果、莲雾、香蕉、芒果等南方经济作物随处可见,好像来到了南方的热带果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果香。
  近年来,“南果北种”在杨凌方兴未艾,蓬勃发展,渐成气候。除了青皮她园、菲格庄园,中来、农士达、壹分云、丰腾、鸿运、旺丰园等合作社都分布着“南果北种”产业,总种植面积200多亩。仅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基地,鲜果年收入300多万元,种苗销售超过400多万元。一批次育苗可达100万株,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达到3万多亩,果品成功入驻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线上知名鲜果平台。他们还通过线上培训的方式,向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学员讲解“南果北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法。通过杨凌的引种推广,中国南方的水果走出国门。“南国北种”成为杨凌特色现代农业的一大亮点。
  为了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扎实”要求的落实,今年4月,杨凌示范区提出了实施特色现代农业的“1123工程”,启动1万亩高标准主要农作物良种试验示范田、1万亩名优新特标准化经济林果产业示范基地、2万亩设施蔬菜育种和生产示范基地和3个现代化养殖基地建设。目前,以新集葡萄村、蒋家寨猕猴桃村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专业村初步形成。火龙果、无花果、冬枣、阳光玫瑰葡萄等10个精品果蔬示范园发展势头良好。杨凌特色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引擎。
  聚焦主责主业 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区”
  入伏天气,黄昏时分,走进杨凌农村,青砖黛瓦,屋舍俨然,村道整洁,绿树成行,几位老人手摇蒲扇,坐在村口一棵的大槐树下拉着家常,不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一幅村美人和、幸福安逸的美好画卷跃然眼前。
  曾经街道狭窄、污水横流的王上村,如今已是青砖古墙、芦苇池塘的美丽宜居示范村;曾经偏僻闭塞、寂寂无名的马家底,如今是游人如织、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曾经经济落后、街巷杂乱的田西村,如今是产业兴旺、村容井然的明星村。从“脏乱差穷”到“洁净美富”,这是杨凌实施乡村振兴后发生的可喜变化。
  杨凌的工作总是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10月,国务院第三次批复中赋予杨凌“要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杨凌示范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的“试验田”,努力在乡村振兴方面出特色、出经验、出模式。今年4月7日,示范区召开乡村振兴大会,在全区范围内推行以驻区科教单位牵头包抓的“专家联产业、科研联生产、企业联市场、部门联政策、党员联群众、书记抓典型”的“五联一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提出打造10个全国乡村振兴标杆村,年内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2025年超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达到12%以上,力争全省第一,一批典型经验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在包联院系、企业、部门的帮助下,解决了我们村金银花产品深加工、质量检测、产品销售、采摘劳力短缺等环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揉谷镇权家寨村党支部书记李恩山说。
  “目前农民的露天大棚预计每亩年收入1.5万元左右,我们来了之后,通过露天种植、简易避雨设施种植、连栋温室种植等多种模式种出来的葡萄,每亩收入可达10万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党委书记郭建东说。
  “通过我们一起帮扶,希望到2025年,元树村集经济年收益达到300万元,将元树村打造成全国乡村振兴标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周广阔说。
  机制理顺,满盘皆活。“五联一抓”实施后,53支联合包村工作队迅速进驻,43个项目全面启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村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干部的干劲更足了,“五联一抓”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农业局立足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目标定位,以产业发展为主抓手,注重科技赋能,突出示范带动,打造特色品牌。新集村大力发展鲜食葡萄与葡萄育苗为主的特色产业,成立了杨凌新集先锋葡萄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统一价格指导的“四统一”运作模式。如今,新集村葡萄种植面积2207亩,葡萄育苗圃700亩,涵盖巨峰、夏黑、户太8号等名优品种,新集葡萄已经远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仅葡萄产业一项村子年收入4000多万元,人均收入2万元。一串串小葡萄书写出一篇篇产业兴旺的大文章。
  乡村要振兴,环境要改善。杨凌按照乡村振兴20字方针中“生态宜居”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面提升,整体打造,先期投资50亿元,重点对上川口、崔西沟、黎陈村、杜寨村、毕公村、新集村、姜嫄村等共8个村实施了村容村貌整体改造提升。同时开展“厕所革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观。全域建设“花园乡村”,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宜人。五泉镇毕公村、揉谷镇权家寨村等7个村被命名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五泉镇蒋家寨村被评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担千钧再出发。面对新时代新使命,示范区现代农业和乡村发展局将立足服务示范区“国家队”定位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三农”工作总方针,以种业科技创新助力粮食生产,保证农产品持续稳定供给,全面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积极参与上合农业基地和“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推动杨凌农业“走出去”,以精准聚焦、务实管用的有力举措,以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高质量完成好“三农”工作各项任务,为示范区更好履行国家使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示范区成立25周年和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版权所有:杨凌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3711 87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