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谷幸
盛夏时节,万物竞秀。走进杨凌的乡村,一幢幢新民居拔地而起、一条条平坦的道路直通家门口、一片片土地承载着农民的致富梦……“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杨凌各个村庄尽情铺展。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硬任务,让区校、村企等形成同向聚合、相融并进的发展模式,将政策、资源、人才等“势能”转化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共同打造出杨凌乡村振兴发展新范式。
创新基层党建 点亮乡村新发展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揉谷镇田西村党支部书记田小雄说,村党支部要心里有底子、肩上有担子、脚下有路子,为村民增收多操一份心,才能办好乡村事,实现乡村振兴。
田西村有30年的红薯种植历史,早年因管理不善,红薯种植效益不好。
田小雄当选田西村党支部书记后,将田西村的红薯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在红薯育苗产业的带动下,加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的指导,田西村有15户村民建设了26个大棚,发展红薯育苗产业,平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田小雄说。
近年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田西村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机遇,依托食用菌菌种培育、红薯育苗、设施农业等产业,走出了一条“集体主导、企业赋能、政府推动”的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据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杨凌示范区实施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后备干部培养“雏雁工程”,已培养近100名村级后备干部,同时实施农村党员“双带行动”,鼓励支持党员带头增收致富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创造性地把抓党建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聚焦产业兴旺 打通农民致富路 沿着杨扶路,可以发现“五步一景、十步一产业”,大棚鳞次栉比,棚内的西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瓜果蔬菜长势喜人,正在忙碌的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一年到头,大棚里的和露天地里的瓜果蔬菜、中药材销售就没停歇过,一直都有‘订单’,村民一整天在忙碌中度过。”五泉镇崔家寨村党支部书记张春孝乐呵呵地说道。
崔家寨村发挥村集体力量,联合企业和村民,以种植大棚瓜果蔬菜为主体,整体推进紫雏菊、猕猴桃、杂果苗木等产业齐头并进发展,形成了村民致富有门路、家家有收入、村企共同发展的局面。2021年,崔家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找准产业,尤为重要。
像崔家寨村一样,杨凌示范区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主打“产业”。陵湾村的蝴蝶兰、新集村的葡萄、柴家咀村的猕猴桃、上川口的锣鼓、高家村的樱桃……杨凌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经过25年的发展,杨凌在设施果蔬、经济林果、苗木花卉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2021年,杨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117元,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廉政教育馆、马术基地、党史展厅、乡村振兴实践馆、农耕文化馆……近年来,五泉镇王上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围绕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目标,把人居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创建相结合,实现了从人居环境到精神文明的全面提升。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颜值更要气质。王上村大力发展研学旅行、劳动教育、拓展培训和乡村旅游,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关中地区知名文化体验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的样板。
如今的王上村,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与王上村一样,杨陵街道马家底村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打造湋水相邻康乐谷项目,集休闲、文化、康养、餐饮、娱乐为一体,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新路子。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马家底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经济发展也有了抓手。”马家底村党支部书记马乃生说,多元化的旅游服务,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马家底村民致富“看得见、摸得着”,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记者了解到,杨凌示范区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村清洁能源全面普及,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0%,建设雨污水管网4万米以上,9个示范村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真正实现了“人居环境美、文化生活美、乡风民风美”的建设目标。
回望过去,杨凌示范区凝心聚力,在乡村振兴的“赶考”路上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站在新起点上,杨凌示范区将重整行装、乘势而上,继续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绘制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