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嫁接队队员在嫁接猕猴桃树
陕西日报记者 李宛嵘
春天是苗木嫁接的最佳时期。
近日,在杨陵区大寨街道寨东村成片的苹果地里,闪现着一抹亮丽的色彩:10余位头戴遮阳帽的妇女在一排排小树苗间缓缓移动,她们身后,系着红色嫁接绑带的苹果树苗正迎着阳光随风摆动。
剪、削、插、绑……对杨凌女子嫁接技术服务队大寨分队队长杨小翠来说,嫁接一株苹果树苗,只需要不到10秒,你甚至很难看清她手中的接穗、砧木和绑带是如何像变戏法一样结合在一起的。“接穗要选饱满芽新梢,接头处砧木切口要‘上露白、下登实’,手法讲究‘齐、严、平、净、快’。”杨小翠在分享树苗成活率高达98%的“秘诀”时,手里的活也没停下。说话间,她又接好了一排树苗。
在杨凌当地,杨小翠所在的嫁接技术服务队素有“铁娘子”嫁接队之称,她们既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是身怀嫁接绝技的“新农人”。
“果树嫁接看着简单,但里面门道不少。妇女手快、心细,这活很适合她们。”提起女性干嫁接的优势,杨凌示范区果蔬协会会长、杨凌女子嫁接技术服务队总队队长张晓安解释道。
“往年我都是出去干,今年要照看小孙子,就在村里就近干了。”和杨小翠一起干活的路小茹一边接着树苗,一边不时看看在不远处玩耍的孙子,半开着玩笑说,“自己干活挣钱,在家说话都硬气!”一技在手,让不少像杨小翠和路小茹这样的农村留守妇女有了兼顾家庭和增收致富的机会。
同一天,在3000多公里之外的新疆阿克苏市温宿县森利农民专业合作社水稻农场,虽已是晚上9时,52岁的马秀勤和姐妹们依然在成片的苹果树、桃树、杏树、樱桃树间忙碌着。
“在家接一株两角钱,在这里接一株能挣4角钱,一天下来,我能挣600多元。”马秀勤说,因为新疆天黑得晚,可以一直干到晚上10时。
避免气温过高影响嫁接成活率,180亩地的树苗必须在4月15日之前全部嫁接完。时间紧、任务重,但温宿县森利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冉林一点也不担心。“我们这里的人都说,杨凌来的‘铁娘子’嫁接队技术过硬、手脚麻利,果树交给她们,信得过!”说起已连续合作3年的“铁娘子”们,冉林赞不绝口。
受千百年深厚农耕文化的熏陶,杨凌及周边地区的很多妇女从小就是嫁接苗木的一把好手,今年52岁的宝鸡市扶风县绛帐镇双庙村村民马秀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这次去新疆务工团队的领队,她不仅负责安排大家的吃住行,干起活来也毫不含糊。砧木芽接、速成苗嫁接、果树高接换头……她样样拿手,30多年的丰富经验加上新型高级职业农民的“官方”认证,让马秀勤的致富门路越来越宽广。
为了让妇女嫁接队伍规范化发展,2016年,杨凌示范区果蔬协会牵头成立了杨凌女子嫁接技术服务队,并定期组织队员进行免费的技术培训和业务交流。“这几年来,协会开展了嫁接技术培训20多场,培训人员1500多人次,1000多名队员通过协会组织的考核评定,拿到了农民技术职称证书。”张晓安说。
“这次一起出来的有60多个姐妹,这边计划两个月干完,每人能挣1万多元。”电话里,马秀勤语气里透着自豪。她还告诉记者,干完这一单,她们紧接着还要去安徽、江苏、山东等地,今年8月之前的工作已经全部约满。
这些年,凭借过硬的技术、良好的信誉和嫁接苗木的超高成活率,杨凌女子嫁接技术服务队队员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在陕西省内及甘肃、宁夏、新疆、安徽、河南等地都享有盛名,订单如雪片般源源不断飞来。
21支分队2800名队员,人均年收入3万元至5万元、团队年创收过亿元……身怀绝技的杨凌“铁娘子”嫁接队走南闯北,不仅把杨凌的优质果树品种和嫁接新技术带到了全国各地,打出了杨凌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劳务输出的“金字招牌”,更是凭借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发挥了“半边天”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据《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