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军亮
自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以下简称“双打”)工作开展以来,杨凌示范区按照中、省相关工作部署,加强统筹谋划,层层压实责任,营造浓厚氛围,突出重点领域、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环节等专项整治,多措并举,重拳出击,“双打”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双打”实效
提高政治站位,构筑共治格局。做好“双打”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一项政治任务。为此,示范区专门成立了“双打”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文体旅游局、公安局、杨陵区人民法院、杨陵区人民检察院等。同时,建立了“双打”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和任务。并落实专项经费,配备专职人员,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共治”的工作格局,推动“双打”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强化部门联动,形成执法合力。示范区“双打”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各自监管优势,在执法检查、检验检测、鉴定认定、业务培训等方面密切协作配合,形成了执法工作的强大合力。去年以来,示范区公安、市场监管、文化执法等单位联合检查出版、印刷(打字复印)场所200多家次,出动人员200余人次,有力打击了各类侵权假冒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净化了市场环境。
紧盯重点领域 开展专项整治
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是提高市场监管治理成效的重要手段。示范区“双打”办把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作为“双打”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重点领域,重点治理。作为“双打”工作牵头部门,示范区市场监管局不断加大对侵犯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特殊标志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共查办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件4起,罚没款0.42万元,没收侵权商品292.5件。第28届农高会期间,抽查参展商资质1225户,受理消费者投诉47起。示范区发改、工业商务、公安、农业、邮政等部门加强对网络交易重点商品的监管,强化网站备案管理,加强物流快递市场专项整治。示范区网信办、文旅局、广电新闻出版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对全区45家网站以及文化娱乐经营单位“拉网式”排查清理,全面加强对视听节目网站的监管,坚决杜绝发布侵权盗版和使用侵权盗版产品行为。
打假护农,群众称赞。按照抓源头、抓整治的工作思路,以种子、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产品为重点,以生产企业、批发市场等重点区域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加大检查巡察的频次。去年以来,共检查企业及门店500家次,出动执法人员700人次,印发宣传资料4700余份,签订农资诚信经营承诺书120份,查办案件3起,结案1起,移交案件1起,正在办理案件1起,罚款2万余元。
“铁拳”行动,成效斐然。依法查办一批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件。全年经省局确定入选铁拳行动案件24件,罚没18.8万余元,没收各类不合格食品、小百货680余件;在市场监管官网曝光典型案例9起,其中一起案例成功入选陕西省市场监管局铁拳行动第一期典型案例。
强化宣传教育 营造浓厚氛围
创新形式广宣传。示范区“双打”各成员单位紧密结合自身职能和工作实际,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活动载体,设置宣传展台,发放宣传材料,向群众讲授如何鉴别假冒伪劣商品知识,先后组织各成员单位累计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3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近千余人次,有效扩大了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六个一批”重实效。通过编印一批宣传册(单)、悬挂一批宣传横幅、制作一批宣传展板、曝光一批典型案例、销毁一批假冒伪劣商品、公布一批提示警示等“六个一批”活动,以及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官方抖音号、制作宣传展板和海报,举办专题培训班,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等多形式多角度宣传,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防假识假和维权能力。
集中销毁强震慑。2021年以来,示范区“双打”办组织19家成员单位开展了侵权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行动,销毁伪劣货值约31.36万元。并在本地新闻媒体对4起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通过展示宣传“双打”战果,打击了制假售价违法者的侥幸心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认清了侵权假冒的危害性,最大限度地防范了制假售假违法行为,营造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