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融媒体中心记者 行波 何家岐
“‘茶博士’不吃小灶,吃的是职工灶,睡的是厂房,最多的一年累计在这里呆过160天。”巴山脚下的宁强县千山茶业公司董事长王有泉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学系主任、陕西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余有本称赞有加。
“这里的第一锅红茶,是我带着他们做的。”茶博士余有本说。
当“茶博士”遇上“巴山老王”后,这里成为了“中国30座最美茶园”之一,青木川牌茶叶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带动了当地茶农从事茶叶种植,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了渠道。
6月23日,走出杨凌看示范采访团第二站走进位于宁强县的千山茶业有限公司玉皇观茶园。茶园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郁郁葱葱,蜿蜒数里,蔚为壮观。
很难想象,余有本刚来这里的时候,这片园子还是仅有1000多亩的集体茶园,茶树老化比较严重,园相比较差。“我们过来以后,一方面对老茶园进行低产茶园改造,规范种植管理技术,另一方面引进了表现优异的茶叶品种,这才有了现在整齐划一、品质优良、产品质量和效益俱佳的有机茶园,现在茶园总面积达到了3500亩。”余有本说。
在王有泉看来,没有余博士,就没有他如今的成绩。“在茶园建设过程中,从茶园管理、地块选择、品种引进、设备的选择等方面,离不开余博士的指导。余博士团队这几年在我们公司和整个陕南茶产业发展上,起到了关键作用。”王有泉说。
对于余有本来说,茶叶新叶是基础,最关键的是在加工技术革新上,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则是陕南茶叶技术更新的“孵化器”,人才的培养中心和技术推广中心。
“我们在茶叶的加工工艺和其他工艺的参数上面进行了优化,通过重点示范基地带动、科研项目实施、与当地企业合作等形式,采取了试验站专家+示范县专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产业服务模式,带动当地茶产业发展,现在,这里每年大概生产红茶将近20吨,销售额大概在五六百万元,企业受益了,茶农也受益了。”余有本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在余有本眼里,只有将自己的所学真正在大地上得到转化,让当地人收入提高,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多年来,每年有2000余人从他这里学习种茶技术,累计近三万人受益。
如今,王有泉的公司年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带动了周边400余户茶农前来务工。
采访中,余有本和王有泉对茶园未来发展的想法不谋而合。接下来,他们将在重点推广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低产茶园的改造、夏秋茶的茶资源综合利用、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用力,助力陕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