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健宇
“市”在人为,“监”守与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无黑无恶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在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省市场监管局的坚强领导下,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将创建工作与民生诉求、职能职责相结合,提出了“瞄准乱象、标准先行、精准治乱、行业联创、社会共治”的“1+10+N”综合治理思路和举措,以利剑出鞘之姿重拳出击,做到“五坚持、五到位”,以“大服务、大秩序、大民生”彰显“大担当”,通过“五重奏”吹响了行业治理“大乐章”。
“一重奏”:党组统领强保障 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始终坚持党组统领,责任夯实到位,并在第一时间成立创建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先后召开专题学习研讨、工作推进会议54次,开展宣传动员、文艺演出等活动15次,营造了创建氛围。实行书记牵头抓总、其他局领导分片包抓的责任制,做到了任务、责任双明确、双落实。同时还建立了线索排查、举报奖励、行刑衔接等一系列保障制度,形成了周汇报、月督导、季考核的工作评价机制,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体系、制度和机制保障。
“二重奏”:挂图作战优流程 每天上午,在杨凌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内,值班员陈娟娜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电脑系统,仔细梳理各类市民投诉信息和举报线索。指挥中心一侧墙面上,超大液晶屏幕上显示着城区药店、集贸、餐饮市场等实时监控画面,让工作人员随时掌握市场情况。
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坚持挂图作战,靶向治理到位,在对全区2.1万市场主体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利用12315投诉举报平台数据分析研判,通过坊上听、网上查等手段,归集群众关注的食品等13个领域市场乱象,挖掘处置涉恶涉乱线索69条,已清零见底。同时,确定小作坊、电梯、保健品、集贸市场、药品药械、商标、网络交易、水电气暖、价格、计量等治理重点,制定“1+10+N”治理方案,挂图作战,动态管理。
数据是枯燥的,却最有说服力。创建期间,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张贴宣传展板、标语、海报等各类宣传品3万余件,受理处置投诉举报250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80余万元,立案查处过期和三无食品、制售假冒商品、价格违法等案件79起,罚没150余万元。通过打击一批、查处一批、规范一批市场乱象,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三重奏”:重点打造样板区 大国食安,重如泰山。小作坊虽“小”,却是事关民生的“大事”,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食品安全“难事”。“以前,群众心目中的食品小作坊,大都是‘卫生脏乱差,还怕乱添加’的负面印象。”随着无黑无恶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在食品小作坊治理中成功探索出了“集中生产、常态监管、孵化发展”的新模式,在园区管理中建立和推行“三化六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从原料、生产过程和产品检验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与服务,为食品小作坊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牢牢守住了食品安全底线。目前,全区90%的豆制品、80%的面皮、70%的馒头都出自小作坊园区,年产值超过了3亿元。
“四重奏”:突出重点定标准 在无黑无恶创建活动中,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将区内20个实体市场作为创建重点,分别制定了商场、农贸和建材等五类市场创建规范标准,为创建提供了量化依据。联合示范区扫黑办、杨陵区委区政府在新时代广场组织召开了市场创建推进大会,实行“责任承诺、分片包干”创建办法,全面开展市场治理。通过努力,五大类市场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环境秩序等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为行业乱象治理提供了量化指标。
“五重奏”:长效治理固机制 为了巩固专项斗争成果,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始终坚持标准引领,长效常治到位。通过不断总结、提炼、固化标准体系,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市场监管常治长效机制,强力推动市场监管工作从“深挖根治”向“长效常治”迈进。截至目前,固化形成了长效工作制度规范18项,提炼治理亮点经验8个,长效监管机制17项(其中小作坊5项,餐饮行业长效机制2项;电梯管理长效机制2项;农贸市场长效机制2项,其它领域6项)。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20年9月25日,全省扫黑除恶食品行业治理现场会在杨凌胜利召开,新疆巴州、延安、咸阳、铜川等地区先后有1000余人来杨凌市场监管局考察交流创建工作;中国质量报、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华商传媒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社会影响力凸显;杨凌市场监管局荣获“2019年度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单位”。
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各级各部们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凝聚着该局干部职工戮力同心、众志成城的创建合力,彰显出市场监管铁军勇于攻坚、敢于克难的精神风貌。下一步,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入推进市场监管领域“1+10+N”治理,不断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为示范区无黑无恶创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