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乡村振兴
第04版:要闻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法治专题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纪念朱显谟院士诞辰105周年座谈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
强化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黄思光史高领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调研
杨凌职院“五味子北种南移”项目取得成功
云南省48名厅级干部在西农大研修
梁桂来杨凌调研“十四五”规划编制和重大项目建设有关工作
版面概览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纪念朱显谟院士诞辰105周年座谈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
杨凌融媒体中心记者 行波 刘智辉 许正斌 12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示范区召开座谈会,纪念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显谟诞辰105周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陈存根,陕西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魏增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兴旺出席座谈会并讲话。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前进出席座谈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主持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涌出席座谈会。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史高领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了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科学人生。”张宝文在讲话中指出,朱显谟先生一生为水土保持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高山仰止。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张宝文指出,纪念朱显谟院士要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坚定走科技创新的强国之路,要心里装着人民,把文章写在大地上;要大力传承和弘扬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推进旱区农业的现代化;要继续奋斗、继往开来,早日将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存根说,我们追思先生就是要弘扬他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学习他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学习他朴实无华的平民作风,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学习他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朱显谟院士身上集中体现的科学家精神,立德树人、创新为民,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和人才支撑。
魏增军说,纪念朱显谟院士,要学习他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的科学家精神,西农和杨凌示范区要为广大师生搭建平台,引导农业科技人员紧密联系农业农民,走进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解决现代农业发展最急需、最紧迫的难题;要学习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品德,致力乡村振兴,积极培育一批扎根农村、献身农业、热爱农民的“三农”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西农和杨凌示范区要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种资源,搭好教育培训平台,带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学习他初心不改、方向不变的坚定信念,杨凌和西农要积极履行国家使命,积极创新示范推广模式,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全面提高成果转化、技术推广辐射带动能力,把杨凌打造成为专业化农业科技示范平台。
李兴旺在讲话中简要回顾了朱显谟院士的一生。他指出,学习朱显谟院士精神,就要坚持开拓创新,追求卓越,艰苦奋斗,自立自强,创造出更多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要坚持立德树人、培育英才,把教书育人与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脚踏实地、担当作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推进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史高领说,纪念朱显谟院士就是要感悟他深沉的家国情怀,学习他执着的理想追求,于潜心研究中拼搏奉献,于埋头苦干中坚定前行。对示范区来讲,更要多一份情怀,做一份努力,建设好示范区,服务好西农,让更多像朱显谟一样的科学家、老师们心无旁骛搞科研,坚定秉持“区校一体、融合发展、共担使命”的理念,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研的美丽生态杨凌,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双一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郭索彦,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学院副院长杨青春,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高级业务主管袁牧红讲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师代表刘文兆,朱显谟院士学生代表刘宝元,在校学生代表、博士研究生刘青,朱显谟院士家属代表朱寅在座谈会上发言。
水利部国际交流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学位委员会、陕西省水土保持和移民中心等有关单位代表出席座谈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领导徐养福、马建华、钱永华、冷畅俭、罗军、陈红、闫祖书;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袁鸿马,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宁参加座谈会。
当天上午,朱显谟塑像在西农大水保所科研大楼前落成揭幕。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版权所有:杨凌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3711 87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