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国务院表扬!省政府奖励!杨凌缘何如此“陕亮”?



  杨凌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斌 杨耀军
  对受到国务院表彰的杨凌示范区,在省级专项资金安排、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申报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对杨凌示范区申报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给予指导,并优先推荐国家发展改革委;
  优先推荐杨凌双创示范基地重点项目与国家、省级有关基金对接。 

  8月24日,陕西省政府下发《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受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市县和部门表扬奖励的通报》,《通报》指出,将对杨凌示范区在以上三项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
  今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对2019年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扩大内需、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并采取相应奖励支持措施。我省省级层面1项工作和西安市、杨凌示范区等6个市(县、区)5个方面工作受到表扬激励。为进一步强化正向激励,促进形成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省政府决定,对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市(县、区)和省级部门、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并对有关市(县、区)在国家奖励支持基础上,再给予配套奖励支持。
  从国务院办公厅的督查激励通报到省政府的通报表扬,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杨凌“双创”工作已经“陕亮”全国。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中明确指出:杨凌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融通创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明显。
  就在省政府《通报》下发的前一天,8月23日,陕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赵一德来杨凌示范区调研,他强调,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围绕攻克农业生产“卡脖子”技术,推动形成一批突破性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成果,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坚实科技支撑。杨凌在依托农业科研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打造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方面正在书写着精彩的答卷。
  所有的成绩背后必定有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付出。我们一起来听听杨凌的“双创”故事!
  深度融合 全域科创
  2019年以来,杨凌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以打造农业特色鲜明的“全域化”双创基地为目标,聚焦现代农业、农业科技服务、“互联网+农业”等领域,深入推进区校融合、产城融合,通过政策扶持、基地支撑、优化服务、区校协同、国际合作等路径,厚植双创土壤,培育双创主体,推动“双创”种子在这方沃土上遍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全域科创中心建设的战略指导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杨凌蔚然成风,目前已经培育形成了以农业科技人员、大学生、职业农民为主力军,极富农科特色的三大创业主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姜义亮在大学期间,就下决心“不找工作”了,与3位博士、博士后创办了锦华生态技术有限公司,4位“85后”高知“摇身一变”,成了“土壤医生”。
  凯瑞生物、龙翔数字、由赵政阳教授团队发起成立的瑞雪瑞阳苹果发展联合会……杨凌大力支持科技人员携成果创业,不断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激励了一批大学院所科技人员入区创办企业、一批教授工作室入区发展。
  “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杨凌职业农民马新世凭着一股子对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钻劲儿,背靠杨凌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和区内的300多名农民朋友一道,摇身变为职业农民,并自主创业当上了“老板”,通过他们带动6000多人实现就业。
  去年以来,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着眼于杨凌承担的国家使命,提出打造“全域科创中心”的战略目标后,杨凌示范区积极发挥区校融合的体制机制优势,不断放大融合辐射效应,除了与区内两所大学深度融合之外,把目光聚焦到国内,甚至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先后与西安交大、西工大等国家重点知名院校在人才引进与技术交流、农业关键技术科研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将传统农业科技优势与现代化、信息化科学技术的优势紧密结合,不断增强示范区开放协同的叠加效应和辐射效应,推动全城全域创新发展。
  厚植土壤 激发活力
  在全国掀起“双创”热潮的背景下,杨凌示范区始终坚持以培育创新创业生态为主基调,持续发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农科特色的“双创”升级之路。
  2019年以来,先后出台30多项促进“双创”的政策措施、专门梳理形成政策核心条款清单100余条、制定政策落地服务流程图20多张;
  企业开办,全程网办,1.5个工作日办结,全国首创“微信办照”,实现“随时随地、远程办照”;
  启用6000平方米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一网、一门、一次”高效便民政务服务模式;
  设立西北首个“出口退税流转金”,实现“当日办结、当日退税”,全面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
  坚持放管结合,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全区农户信息入库100%,打开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创新创业之门;
  加大财税支持,切实降低了企业负担;设立种子孵化资金、人才专项、成果转化、产业扶持等专项资金金额超过2亿元;
  ……
  不仅如此,杨凌还积极搭建农业特色“双创”支撑平台,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仅2019年就新增农业专业孵化器面积10万平方米,孵化总面积80多万平方米。引进农业物联网、云服务平台4个,各类专业化服务平台达20多个;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区级技术创新中心2个。建成了杨凌“双创”在线服务平台,为区内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双创”服务,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今年上半年,杨凌示范区新设立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056户,同比增长3.52%。其中新增各类企业807户、个体工商户123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5户,新增注册资本49.02亿元,新增从业人员6421人。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同比增长8.76%、0.08%和36.36%。从跨国集团到自主创新型企业,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把智慧和汗水挥洒在这里,与这座城市共同创造活力与奇迹。
  杨凌“智造” “陕”亮全国
  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面向社会公布了2020年国审新品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育的西农100、西农99、西农369、西农501、西农20、西农364和杨凌伟隆选育的“伟隆169”7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8月24日上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随着开市钟声的敲响,杨凌美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上市,作为陕西省首家新型制造业全国“独角兽”企业,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后我省第一家“过会”企业,杨凌美畅用不到五年时间在杨凌这片沃土上迅猛成长,“陕亮”全国,领先世界。从传统农业科技到高精尖科技领域,这一年来,我们一次次地见证着杨凌的科技创新实力!
  2019年以来,杨凌深入推动区校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建成科创中心和大学科技园,引进科研院所和创新性企业,全面推动区内两所大学与示范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深度融合”,让高校科创成果迅速转化为优势产业资源,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再增新动能,培育形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优秀创新源。据了解,2019年示范区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4.92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13项,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780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示范区级瞪羚企业33家。
  2019年,杨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建成投入运营,设立规模为10亿元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推动各类科技成果在杨凌展示交易,年实现技术合同交易1.78亿元,其中“西农511”新品种技术转让费490万元,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荣密1号”“秦油1721”“秦杂油7号”新品种生产经营权转让收益预计达450万元。
  创新开放 合作共赢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
  在杨凌示范区承担的第100期援外培训结业典礼上,来自斯里兰卡的学员代表库玛丽用中文深情演唱这首耳熟能详的中国民歌《茉莉花》,这也表达了本期来自30多个国家的120余名学员对中国和杨凌的感激之情。
  以农为本、教民稼穑是杨凌这块土地源远流长的历史;躬耕大地、不忘初心是杨凌永恒不变的主题。
  为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在更高层次推进农业领域创新创业,杨凌示范区紧抓“一带一路”倡议和上合农业基地建设的重大机遇,2019年杨凌不仅为丝路沿线国家培养了1000多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还先后合作建立了13个国际科研创新合作平台,鼓励区内科研人员、企业家和职业农民走出国门开展创新创业和农业技术交流,职业农民杜双社、农业企业家李晓峰、西农大教授张正茂等一大批杨凌双创主体在国外实现双创梦想,为国际农业交流合作贡献着源源不断的“杨凌力量”。目前,中哈、中吉、老挝等一批境外现代农业创新园建成运行,其中有4个境外农业基地园区由杨凌企业家直接参与建设,成为杨凌打造全域科创中心,实现双创“走出去”的典范。
  正如歌中所唱的“芬芳美丽满枝桠”,杨凌国际化“双创”特色愈来愈鲜明,在全球多地溢散着沁人的芬芳,并成为杨凌标注在海外农业中最显著的符号。

版权所有:杨凌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3711 87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