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融媒体中心记者 行波
23年沐风栉雨,23年砥砺前行。199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财政部、科技部等共建部委高度重视杨凌示范区发展建设,从政策试点、项目布局、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
多年来,示范区财政部门认真履行国家赋予示范区的重要使命,用足政策,不断创新,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示范推广、大力发展现代种业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示范推广道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财政资金撬动企业“新市场” 阳春三月,“西北第一哨”白哈巴边防连依然冰雪覆盖。
去年10月,杨凌企业陕西旭田光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建起了无土栽培的“植物工厂”。正是杨凌的这项“黑科技”解决了大雪封山官兵吃上新鲜蔬菜的问题,为皑皑白雪中增添了一抹绿色。
“每年大雪封山,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有了植物工厂,不管雪多大,天气多寒冷,我们都可以吃上新鲜蔬菜,一个月就能吃上油麦菜,35天就能吃上孔雀菜。”新疆阿勒泰军分区白哈巴边防连副连长吕川达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
“2019年,我们在新疆军区建了5个植物工厂,起初在中国和蒙古国交界处的苏海图戈壁滩建了价值50万的植物工厂试验示范,这50万是示范区财政局给我们的技术推广补助经费,为我们在新疆开拓了市场打下了基础。2020年财政局还给我们公司争取了省级专项补助资金。”旭田光电农业“植物工厂”创始人、董事长王琦说。
今年6月底,财政部印发《关于下达2020年度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奖励资金预算的通知》,杨凌示范区成功获批,并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5000万元,专项用于示范区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升。
杨凌示范区作为被财政部确定的试点城市,将采取先行先试,不断探索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模式,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机制,更好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为示范区企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一笔资金撬动了一个市场,一项支持坚定了企业的发展信心。这只是杨凌发挥财政作用,支持企业发展、技术推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杨凌每年设立规模1400万元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对新技术、新专利给予专门奖励,不断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发展,积极打造新动能;从2011年起,财政每年设立人才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还积极主导建立天使基金,用于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为示范区提升创新能力稳财增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财政激活种业发展“新动力” 杨凌示范区作为享誉中外的“农科城”,农作物育种长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近1000名科教人员从事生物遗传育种研究工作,6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创造了数十项全国第一或世界领先的成绩。
多年来,先后育成了世界上小麦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油菜品种“陕油8号”、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杂交油菜品种“秦油2号”、中国第一只克隆羊等科技成果。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贡献了众多“杨凌良种”。
今年6月7日,陕西省蒲城县椿林镇白家塬村村民张福顺种植的西农805小麦品种进行实产验收,实收单产1461.6斤,创下陕西小麦亩产最高纪录。
……
示范区成立以来累计通过审(认)定动植物新品种710个,2020年新增国审小麦新品种7个,新增油菜、西瓜等登记新品种14个,另有18个小麦品种、28个玉米品种正在进行审定前公示。
示范区种业发展取得的骄人成绩背后,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先后投入超过8000万元,从2020年起,示范区财政又设立种业专项资金500万元,专门用于支持种业发展。近年来,示范区坚持把打造全国旱区“种业硅谷”作为不懈追求。2018年11月,规划建设了占地863亩的种子产业园,目前已入驻种业及其相关企业87家;先后引进培育各类种子企业26家,其中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14家,成为全省省证企业最为密集的地区;山东天泰、丹东良玉、江苏大华、甘肃五谷等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在杨凌设立分支机构。区内年种子交易额约6亿元,占全省年交易量的三分之一,已成为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农牧良种集散地之一。
财政提升资金科技创“新活力” 今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进行了通报表彰。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融通创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中,全国共有15家双创示范基地被表彰,杨凌示范区名列其中。这是杨凌示范区“双创”工作继2018年后再次上榜。
建设期间,杨凌示范区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成了一个集高端农业研发、科技成果展示、科技项目“一站式”服务以及高科技企业孵化为一体,将风投金融、法律财务、科技中介、研发创新诸多行业“菁英”跨地域、跨部门集聚起来的综合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在软件方面,示范区发挥财政作用,为激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近年来,杨凌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分别设立规模达2600万元的创业孵化与科技三项经费专项资金,用于区内重大科技项目奖励和企业孵化;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在累计过亿元的推广资金支持下,示范区已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18个,年示范推广面积9031万亩,推广效益达到230亿元,数以亿计的农民从中受益,也为助力全省、全国脱贫攻坚战贡献“杨凌力量”。
在加大投入的同时,示范区财政还制定了一系列资金管理办法,确定资金支持的范围和重点,同时强化使用绩效。财政管理逐步细化到每一个科研项目,从项目的申报、审批、立项论证到验收等,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确保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
经过23年的发展,如今,杨凌示范区已从关中腹地一个普通小镇,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农科新城,成为了一支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国家队”、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以改革促发展的“排头兵”。
砥砺奋进谱新篇,风正扬帆再起航。下一步,示范区财政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和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在上合农业基地建设、推动“三区三高地”建设等方面展现新作为,为示范区履行国家使命和自身发展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