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融媒体中心记者 翁瑞
从陕西杨凌到甘肃肃南,这条全程1200多公里的路,韦世豪记不清自己往返了多少回,也不知道还要奔波多少次。尽管如此,他仍乐此不疲,因为他始终明白:这是一位育种人的职责所在,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盛夏七月,关中地区的油菜早已收割完毕。但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的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油菜育种试验示范站里,一大片油菜花在风中摇曳翻滚,炫目的金黄,伴随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让人心醉神迷。不远处,一个身影正头顶烈日,在田间忙个不停。
这位笑脸如油菜花般灿烂的小伙,正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油菜育种试验示范站负责人韦世豪。尽管是一位“80后”,但他从事油菜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已有13个年头。由于常年在田间野外工作,与同龄人相比,韦世豪明显偏老,但阳光乐观的他常打趣地说:现在的自己已经从一枚“帅小伙”蜕变成皮肤黝黑的“小老头”了。
搞育种,是一个苦差事,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风吹日晒,枯燥寂寞,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试验播种、田间调查、材料选择、数据分析,再试验播种、田间调查……骄阳似火的七月,高原地区的紫外线异常强烈,作为一位有着1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韦世豪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徜徉于油菜花海,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假期”二字。因为无论晴天、雨天,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他总有干不完的活,做不完的事。在油菜地里摸爬滚打多年,韦世豪的这股拼劲是同事公认的,人送外号“拼命三郎”。
一年夏收期间,韦世豪在杨凌油菜试验田连续工作30多天后,又长途辗转肃南县油菜育种基地开始新一轮夏繁工作。一天中午,当他背着喷雾器在制种田进行化杀剂喷施时,突然感觉到有点头晕,腿脚发软。时间不等人,他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不知不觉就晕倒在田间。同事把他送往当地医院救治,而当他醒来第一句话就问“化杀剂喷完了没有?今天喷不完就会影响后期的化杀效果”。
经医院诊断:韦世豪因高温环境下连续工作,过度疲劳,体力不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晕厥。然而,短暂休息治疗两天,他又着急赶回基地投入到田间试验工作中。
正是这种拼劲、这种情怀、这种执着、这种精神,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参加工作十多年来,韦世豪与油菜为伴,以育种为生,用实干换来科研收获,用执着谱写丰收之歌。
受育种周期影响,3月下汉中,4月守杨凌,6月赴肃南,每年100多天都在外地工作,韦世豪像候鸟一样来回迁徙。他总说,搞育种不像干其他工作,累了可以停下来,很多事情都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该播种的季节就要去播种,该收获的季节就要去采收。但尽管这样辛苦,也不一定有成果,所以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那是不可能坚持下来的,更谈不上出成果。
也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韦世豪默默耕耘在西部旱区艰苦探索,支撑着他奔波在沟沟峁峁履行自己的初心使命。“我干上瘾了,对油菜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为它而乐为它而哭,因为我觉得每一个油菜品种就像我的孩子,它们就是我的希望。”韦世豪的眼神中露出几分笃定。
风疾才能知草劲,云开足以见山高。作为第一完成人,韦世豪已经育成了早熟高油、高亚麻酸油菜新品种“秦杂油7号”;早熟矮杆、抗倒抗病、适宜机油菜新品种“秦油1721(润普丰)”,两个品种在第26届农高会上成功转让,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落地生根和快速转化。
如今,“秦杂油7号”已经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疆昭苏、内蒙呼伦贝尔、甘肃民乐、青海西宁等地大面积示范推广;“秦油1721(润普丰)”新品种还推广至安康、汉中等贫困地区,为当地百姓吃上优质健康菜籽油、鼓起农民“钱袋子”、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做着积极贡献。
在杨凌,还有很多像韦世豪这样,致力于农业优良品种选育和技术推广的“党员先锋”,他们用汗水、用心血、用智慧浇灌大地,最终换来一个又一个金色的收获、换来一片又一片希望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