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融媒体中心记者 贺承光 张耀东
6月23日,陕西鹏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红茶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正在忙碌地进行着红茶的初制。据了解,每年仅红茶的销售,就能给陕西鹏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不菲的收益。
“我们当地之前就没有制作过红茶,但我们的茶树品种没有问题,肯定能做红茶,所以我们也想把当地的茶叶资源充分利用好,做出我们当地的红茶。”陕西鹏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厂长储成功告诉记者。
原来,陕西之前是传统的绿茶产区,本身并没有红茶的生产,全年基本只生产一季春茶,生产时间一个月,这样茶树鲜叶资源大约要浪费60%,经济效益也就要损失40%~50%,所以不少从事茶产业的茶农及企业,务茶、产茶的积极性并不高。2006年,陕西茶园面积只有将近90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只有5亿元,茶园单产只有27.5公斤,亩产值仅为1250元。
为了给陕西茶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西乡县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了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建站以后,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的科研专家通过前期调查发现,陕西茶制红茶品质相当不错,因此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的科研专家首先就进行了红茶的研制。
“原来西乡县一点红茶都没有,从我们2007年开始研制以来,现在基本上陕西所有中等规模以上的茶业企业基本上都生产红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余有本说道。
研制的红茶成功推广后,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的科研专家,又通过栽培试验,确定了陕南的主推茶树品种;对陕西主要虫害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网蝽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防治方案;通过推广幼龄茶园控草技术,解决了茶园杂草多、管护成本高、成活率低等问题;针对不同茶园,研究集成示范了全程机械化技术,降低了茶园的管理成本,提高了茶园经济效益;通过颗粒型绿茶和颗粒型红茶的研发,解决了机采机制问题等等,破解了一系列的产业发展难题,使汉中西乡县的茶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近几年发展,国内红茶市场又逐渐趋于饱和,在此基础上,西乡茶叶试验示范站的科研专家充分利用夏秋茶资源,又相继在陕西研发推广了白茶、黑茶等茶叶,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实现了多茶类组合式生产模式,提高了茶产业经济效益。
余有本说:“春季前期生产名优绿茶,后期生产大宗绿茶和红茶,夏季生产红茶、秋季早期生产优质绿茶和红茶,后期生产黑茶。这样我们就是把整个的茶资源全部利用,按此生产模式,茶叶资源利用率和茶园经济效益可提高40%~60%。茶农务茶的积极性就大大的提高。”
如今,经过近15年的努力,陕西省茶园面积由原来的不足9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281.5万亩;茶叶总产量由原来的不足2万吨,增加到现在的11.48万吨;茶业产值由原来的不到20亿,增加到现在的178.36亿元;陕西茶叶的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位列全国的第8、第9、第7位。
西乡县茶叶局副局长陈志龙告诉记者:“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茶产业科技的普及,使我们西乡茶叶的产业基地的清洁化得到了保障,使我们产品得到了优化,使我们从过去只采春茶做绿茶,变为今天春夏秋茶都生产的产业格局,确保了我们广大老百姓的增收,脱贫,致富。”
同时,为充分发挥试验示范站示范推广,服务产业的功能,试验站专家还与地方专家有机融合,以试验示范站为核心,以专家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载体,示范基地为窗口,创新采取“试验站专家+示范县专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产业服务模式。
“我们也是国家体系的一个实验站,所以我们下面还有5个重点的示范县。我们在示范县方面,实行1名试验站专家联系一个示范县,每个示范县配备2名县级茶叶专家,每个县级专家对接两个以上茶叶龙头企业。同时,还在各产茶县建立了20余个样板茶园、茶企和合作社,通过多种方式辐射带动全省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余有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