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王琤:生日当天逆向而行
    王琤(中)和同事在工作中

  杨凌融媒体中心记者 许正斌
  大年初七,由于发热病人增多,示范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隔离病区主任王琤接到医院通知,需要他前往隔离病区负责病区管理工作。这天也是王琤的生日,吃完爱人做的长寿面后,他连夜奔赴病区,途中也不忘微信晒了长寿面的照片,表达对爱人支持他工作的感谢。
  “查房、制定方案、抢救病人”,王琤在隔离病区的工作轨迹,虽然单调却惊心动魄。呼吸专业出身的他,虽然有无畏困难的勇气,但病区更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刚刚进入隔离病区,好多事情还不规范,为此,他及时组织科室学习,反复强调个人防护,亲自督导,并邀请院感人员进入病区随时检查。在他的管理下,医护人员的防护更加规范。他组建了病区微信群,及时学习最新版诊疗方案及防护方案,并组织考核,让每一位隔离病区医护人员对诊疗规范熟记于心。他坚持每天对每一位住院患者集体讨论,共同研判病情,确保每一位医生都能熟悉隔离病区的每一个住院患者病情。
  虽然科室里王琤的经验最丰富,却也最小心谨慎,他总说,“这次疫情其实蕴含着对医学极限的挑战,大到技术上的突破,小到医疗行为的‘吹毛求疵’,都有着对精益求精更深层的注解。”正因如此,目睹患者们与死神擦肩而过的际遇,王琤总是感慨:“医学就是这么一个富有挑战的学科,你不勇敢面对,它就停滞不前。”
  王琤清晰地记得,一名李姓女患者刚进病区时的恐惧。她刚进入病区后情绪焦虑,担心在上级医院治疗的丈夫,担心在酒店隔离的两个孩子,这种心情让她坐立不安。王琤在工作之余,主动担任起“知心大哥”的角色,联系自己在上级医院的老师了解其丈夫的情况,并将其丈夫每个阶段治疗效果的照片拿给她看,直到看到丈夫坐在床前开心的照片,李女士心里的石头才放下。出院时,李女士写了感谢信,向他们表达感慨之情。
  提起王琤,他的家人和孩子既爱又“恨”。爱人说:“他整天在单位不回家,回家第一句话没有说多想我多想家,而是激动地说‘我今天又抢救成功了哪个病人’。”虽然感觉跟病人比起来自己总是被忽略,但她还是支持丈夫的工作。孩子也说:“爸爸基本不参加我的家长会,好不容易去一次还迟到,迟到原因是不知道我上几年级,找不到教室”。家人的委屈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却是真实发生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王琤的家人也十分理解,病人更需要他照顾。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王琤和他的战友们走过了一个特别的冬天,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他在重重的疫情中穿行奔走,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他总是对科室的年轻人说,每个行业每个专业都有其社会价值所在,患者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他们的心中就有多重。从医20年来他一直是这样说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一切的付出只为践行一位呼吸科医生的初心——那就是他在选择医学事业时许下的承诺:“终日严包裹,誓把疫魔伏,无畏为了谁,民与国安康”。

版权所有:杨凌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3711 87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