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特殊时期也需要“心理防疫”
-
  连日来,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消息一波接着一波,不少人的心情也随着不断增加的确诊病例和再次延长的“假期”变得焦躁不安起来。有的人从最初的恐慌逐渐变得平静,有的人则从无所谓变得惶惶不可终日。无论是身在前线的医护人员,还是自觉隔离在家的普通群众,似乎都在这场与病毒的战争中承受着不小的心理压力。如何缓解心理压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战疫情?记者就此对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坏情绪会降低免疫力
  刚刚收到延迟假期的消息时,张丽(化名)高兴得跳了起来。她在西安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上班,长期出差、熬夜加班让她对于这意外延长的假期格外兴奋。现在,随着对疫情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她开始变得无比焦虑,甚至出现了厌食、流涕等症状:她一遍又一遍给自己不到两岁的女儿量体温、酒精消毒,拒绝与除女儿外的任何人进行肢体接触……
  曾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类在遇到重大的灾害性事件时,通常会出现不安、恐惧、惊慌等负面反应,产生退缩和逃避等行为。但是长时间的负面情绪则会引起某些偏激行为。陕西省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张天布表示,我们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时候,千万不能忽视心理防“疫”。“面对疫情,我们的心灵也需要戴上口罩。”张天布说。
  “其实,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免疫力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据介绍,如果终日担心、顾虑重重、急躁,会导致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紊乱。相反,心情舒畅则可以改善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例如:暴怒会使交感神经高度紧张兴奋,导致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悲伤焦虑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吸收不良;长期严重的抑郁还会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癌细胞滋生。美国医学界就曾对500名胃肠病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情绪不好造成疾病者占74%。
  所以,心理状态对免疫系统有着强烈的影响,尤其是在疫情严峻的现在,提高免疫力不仅仅需要口服维C,还要时刻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
  健康心态是抗击疫情的好屏障
  面对疫情,我们如何让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呢?
  “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恐惧和焦虑,健康的心态是抗击疫情的最好屏障。”张天布表示,越是压抑和否认,就越是容易被恐惧和焦虑支配。所以,我们要知悉自己的情绪,并做到理解和接纳。
  “在疫情出现之前,大家或多或少都产生过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但是因为有合适的情绪发泄的方式,或者因为快节奏的生活,不良情绪很快就会被遗忘。如今在家隔离,这种不良情绪被放大了。”他建议,出现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可以转移注意力到有氧运动、倾听音乐等活动上,这些活动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让人们产生愉悦的体验。
  其次,“我们要保持信任和信心。要听信主流媒体正规发布的关于疫情、知识和建议,不听信小道消息传播的那些夸大的一些信息,也不要传播对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信任有影响的不利消息。”张天布表示,情绪越紧张,我们浏览疫情相关消息的欲望就越强烈,最终会陷入“越关注越紧张,越紧张越关注”的恶性循环中。如果过度沉浸在与疫情有关的负面信息流中,就容易陷入应激状态,进一步加重焦虑情绪。同时,还会降低认知功能,失去对有效信息的辨识力。
  “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有规律的作息。”张天布提醒群众:如今“足不出户”的假期让许多人生物钟紊乱,晚睡晚起本身就可能导致认知、思维、注意力下降及情绪不稳定等各方面问题。
   进行分级分类心理急救势在必行
  张天布称,心理急救是整个救灾防疫体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要和其他减灾防疫工作相协调行动。心理急救可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克服灾难引起的心理恐慌,减轻灾难事件所带来的痛苦,进而增强短期和长期心理功能性适应能力。
  “当前的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心理援助中,需要清晰地对援助的对象人群施行分级、分类对待,对所面临的工作情景做好分阶段的处理,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各种技术援助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避免低效率或者不恰当的处置。”张天布说。如今,应当按照疫情所处的感染风险和可能承受的心理应激强度将人群进行分级分类,对症下药。
  他建议将人群分为四级:一级人群为住院的重症患者、一线的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二级人群为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疑似者、密切接触者、就诊的发热者;三级人群为一二线人员的家人、亲友、同事等,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居家医学隔离观察者;四级人群为疫区相关人群、易感人群、普通人群。
  对于一级人群的住院重症患者,最重要的是时刻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倾听、安抚他们的情绪,并及时提供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信息,鼓励他们配合治疗;对于一级人群的医护人员、疾控人员、管理人员,要教他们能够纾解不良情绪减压技术,鼓励他们寻求心理支持,增加各种交流。
  针对二级人群,他建议提供有关疾病和相关服务的信息,教授他们科学防范技能,鼓励他们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营养、锻炼、休息),并开展健康宣教,减轻他们的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
  针对三、四级人群,则要及时提供有关疾病的科学防控知识,例如,区分居家医学观察与隔离保护的不同,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引导他们积极应对。同时,教授他们识别不良情绪和自我调适的方法。
  (据《西安日报》)

版权所有:杨凌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3711 87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