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
第05版:主题教育专题
第06版:政策解读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综合
第10版:综合新闻
第11版:综合新闻
第12版:扫黑除恶专题
标题导航
打造示范区升级版杨凌准备这样干
版面概览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示范区升级版杨凌准备这样干
——《杨凌示范区落实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意见>打造示范区升级版行动计划(2019-2025)》解读
杨凌融媒体中心记者 侯勃 唐生辉
11月7日,《杨凌示范区落实国务院<批复>和省委省政府<意见>打造示范区升级版行动计划(2019-2025)》(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印发。《行动计划》紧盯“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定位,围绕“三区三高地”奋斗目标,突出“三个经济”引领作用,全面规划了示范区升级版的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路径,推进“五个突破”,实施“十大攻坚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效加速。
擘画大美蓝图
这份《行动计划》,全面构建了杨凌示范区计划从2019年至2025年打造升级版的整体框架,定位清晰、目标明确、任务细实、路径多元,系统阐述了示范区履行国家使命和肩负自身发展使命的“杨凌做法”。
《行动计划》提出“四新”即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新路径。
紧盯新定位:
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
聚焦新目标:
力争到2025年建成“三区三高地”;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推广格局全面形成,取得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地位明显提升,国际农业技术交流培训合作更加广泛。
明确新任务:
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开展涉农改革创新试点;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发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开辟新路径:
创新驱动,实施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形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互动联动的良好格局;市场引领,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协同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品牌打造以及农业科技服务等方面建立市场化机制;开放联动,坚持内外联动、双向开放,在更大范围开展同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交流合作,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格局;金融聚力,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手段,形成助力示范区快速发展的新动能;融合共建,健全“融合发展、利益共享、区校一体”体制机制,促进全方位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省部共建体制机制优势,全面打造新时代杨凌示范区升级版。
实现“五个突破”
在科技创新上实现突破
启动“旱区农业国家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创建工作,设立“3+X”特色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专项计划,实施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和种业自主创新工程等重大项目。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科研特区”管理体制。建设好杨凌示范区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在产业发展上实现突破
打造以种业、人工智能设施农业、生物医药、涉农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环保农资、休闲农业、农业科技服务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种子产业园建设。到2025年,八大产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种业年交易额超过30亿元。
在聚集资源上实现突破
建设一流科研环境和营商环境,提升杨凌农高会办会水平,加强交通、热力、燃气、变电站等基础设施保障,适度扩大行政区域范围,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流动聚合。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涉农培训中心和种质资源交易中心,在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吸引金融资本、促进成果转化、组建农业交易场所、引进知名涉农龙头企业以及科技领军人才等优质资源方面形成聚集效应。
在品牌引领上实现突破
全力推动“杨凌农科”“杨凌农高会”等品牌市场化运营,支持“西农979”“瑞阳”“瑞雪”等一批农作物品种加快产业化并形成品牌。支持打造美畅新材、金海生物等企业品牌。打响“杨凌农科服务”“杨凌自贸区”“杨凌双创”等特色品牌,实现品牌效益最大化。
在开放改革上实现突破
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全力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创建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农产品综合物流枢纽。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力争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推进“十大攻坚行动”
1.标志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攻关转化行动。
在农业生物基因调控和分子育种、农林动植物抗逆机理、农田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一批前沿性成果。建设苹果、奶山羊、设施农业国际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先正达种业育种技术中心。实施农业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通过滴灌式的扶持政策和保姆式的亲商服务,推动不少于100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2.领军型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扶持行动。
吸引培育具有突破性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组建100人的领军型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群体、500人的科技创新骨干人才群体、1000人的科技产业创新人才群体,打造旱区作物与逆境生物学、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农业高效用水与区域水安全、动物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等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群。
3.新业态引领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行动。
借助大项目的产业磁力招商引资。实施种业优先发展工程,招引培育亿元级种业企业,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设立产业研究和发展基金,打造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涉农装备制造等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壮大人工智能设施农业、环保农资、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集群。大力招引电商、物流龙头企业,形成农村电商产业聚集区。
4.新金融支撑的国家产融合作改革创新行动。
支持区内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灵活多样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支持。吸引和支持天使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入驻示范区,支持区内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及发行公司债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争取发起设立全国性的农业金融交易所和农业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争取设立中国农业企业股权交易中心、大宗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平台。推动设立服务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公募基金,为涉农的私募基金争取特殊支持政策,把杨凌建成全国农业投资领域的基金高地。
5.新时代农业技术管理培训和职业农民创业孵化行动。
探索建立市场化机制,面向全国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管理人才培训,做强做大针对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的教育培训产业。探索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标准体系,健全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机制。实施“杨凌英才”工程,建设10个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基地,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对持有杨凌技术职称证书的职业农民进行重点扶持,把杨凌建成全国职业农民培训和农业管理人才培训基地。
6.全方位乡村振兴引领示范行动。
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全域农产品绿色认证示范区。聚焦制度创新,建成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展双重保障型农地市场流转等创新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产业小镇,开展国家三产融合试点,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域推进“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农村气化”“四好农村路”“垃圾和污水处理”等民生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办好乡村振兴学堂,支持返乡青年和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面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
7.示范推广和科技扶贫融合升级行动。
全力推动省农林科学院实体化运行。加快杨凌农业科技云、华为农业数谷、耘上田园等项目建设,加大扶贫干部和贫困地区农民培训,实现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重点贫困地区全覆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重点打造各类农技推广要素联动共生的一体化平台。开展农业技术标准创新,组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和杨凌高科农业体验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携手建设一批综合试验示范站和示范推广基地。与有关地市合作,在省内有关市区共建3—5家现代农业产业“飞地园区”。
8.以会展业为重点的农业服务业提质扩面行动。
不断提升杨凌农高会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推进杨凌会展集团公司组建并实质化运行。办好杨凌马拉松、自行车赛等品牌文化体育活动。提升会展设施水平,力争月月有展会,实现各类涉农展会常态化。到2025年,会展产业总收入力争突破10亿元。
9.以上合农业基地为抓手的现代农业国际合作引领行动。
加强同地区国家在农业技术交流合作、教育培训、示范推广以及农业贸易和产能方面合作,加快建成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提升杨凌自贸区功能,加快设立综合保税区、特色农业口岸和进境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健全海关税务机构,打造国际高端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在营造一流投资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体现特色定位,加大制度创新探索。在杨凌建设一批世界先进农业技术示范园,在国外建设一批杨凌农业科技合作园。继续办好中国(杨凌)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现代农业高端论坛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举办好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合作系列活动,打造国际农业合作先行区。
10.以美好生活向往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教育、卫生、康养、就业、社保、城乡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实施健康杨凌行动计划,构建以基本医疗、人口健康、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为主体的大健康格局。每年办好群众渴盼的十件惠民实事。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版权所有:杨凌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3711 87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