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文件
第07版:人才专刊
第08、09版:专题
第10版:公告
第11版:公示
第12版:公示
第13版:公示
第14版:公告
第15版:综合
第16版:关注农高会
标题导航
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杨凌模式”
杨凌各界热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关于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完成情况的公示
关于征集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的公告
版面概览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杨凌模式”
杨凌融媒体中心记者 路漫漫
筑牢道德根基,厚植文明沃土。
2019年初,在省委宣传部、省委文明办的支持下,杨陵区被正式纳入陕西省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区。10月,杨陵区又被成功列入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此项工作开展以来,示范区党工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高位推动的作用,通过指导杨陵区健全组织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加强阵地建设、成立志愿队伍、开展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进一步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创新形成“内容传正气、队伍有生气、阵地聚人气、实践接地气、保障强底气”的工作特色,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如今,后稷故里,农科新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矩阵”已然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焕发出勃勃生机。
高位谋划建机制,着力解决“谁来做”
2018年10月,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中提出建设“三区三高地”的新使命,其中包括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随后,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提到“文化振兴”,要求“推进移风易俗,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宣传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中省有关要求,杨凌示范区加强统筹谋划,强力高位推动,杨陵区、各镇办、村(社区)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合力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这篇大文章。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李婧高度重视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安排部署,检查指导,提出要求。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九红,党工委副书记刘天雄多次深入杨陵区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进行调研指导,全区上下形成高位推动、整体联动、强势推进的良好局面,为杨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并取得成效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5月7日下午,杨凌示范区在揉谷镇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推进会,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对标对表,补齐短板。要聚焦重点,靶向发力。要强化担当,主动作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做出特色,打造亮点。在杨凌示范区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杨陵区迅速成立了区级实践中心——镇(街道)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三级组织体系”,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定位为“一把手”工程,明确三级组织分别由区委书记、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示范区党工委委员、杨陵区委书记单舒平担任杨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总体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逐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在试点工作过程中,省委文明办主任鲍贻勇等领导多次深入杨凌具体指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杨凌大胆试点、创新形式,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给予了大力支持。截至目前,杨陵区已经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2个、实践站15个。注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30823人、志愿服务组织293个、志愿服务项目420多个,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基地30个,累计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00余场次。
搭建平台促活动,着力解决“做什么”
有阵地才有根基,有活动才有活力。搭建实践平台,健全队伍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杨陵区对全区77个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建立了理论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服务平台”,着力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等“六大文明实践活动”,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为了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杨陵区坚持“月月有活动”,确定每月最后一个周五作为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活动日,大力开展新思想入民心、新科技下农村、新文化进万家、新风尚进农村特色化文明实践活动。形式多样的阵地和平台,连点成片,以点带面,筑牢了文明实践中心的根基,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创新载体建学堂,着力解决“怎样做”
不久前,揉谷社区学堂里,人头攒动。朝里望去,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坐在其中,正用一口地道的陕西方言,围绕“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奋斗新时代”主题,结合农村实际,讲述新时代的变迁。他的每句话通俗在理,围坐的老百姓们听了,不时拍手表示赞同。
这位讲师叫王新来,是杨陵区老干局的一名退休干部,也是杨陵区乡村学堂讲师团成员。今年7月份,在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杨陵区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实践载体,立足城乡居民需求,建设乡村学堂,成立了由高校教育专家、“五老”人员、乡贤人士、科技能人、行业能人、道德模范、退休文化工作者及创业返乡人员等218人组成的专兼结合、高素质、覆盖面广的动态化师资队伍,按照“一月一主题”“一月一安排”及定期提前预告的方式,有针对性开展学习教育培训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将党的政策、先进文化传递给群众,打通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建成乡村学堂28个,常态化开展培训教育工作。乡村(社区)学堂成为杨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如今,在杨凌示范区的精心浇灌下,杨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已经成为兼具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宣传教育阵地,成为乡风文明的“助推器”。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不忘初心使命,继续精心指导,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杨凌特色优势,创新丰富实践载体,努力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杨凌模式”。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版权所有:杨凌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3711 870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