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投用的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项目 杨凌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斌 杨耀军 翁瑞 10月23日,记者走进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智能温室,上万株番茄苗茁壮生长颇为壮观,水分、施肥、温度、光照等条件均由计算机自动操控。园内人们走走停停,拍拍记记,亲身体验农业科技魅力。而眼前看到的这些,离不开背后一大群人的忙碌与付出。
时间拨回到一个月前的凌晨,杨凌城南路上的路灯已经灭了,路北侧的秦丰村早已一片沉静,而路南侧的智慧农业示范园施工现场却还是灯火通明。智慧园各个子项目“白加黑”抢进度赶工期、24小时大会战每天都这样进行着。
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项目是示范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和“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的重要指示,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结合陕西“3+X”农业发展战略部署,倾力打造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智慧农业示范园。园区集成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创建现代农业“杨凌农科”推广模式,助推“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发展。
从5月初项目正式开工以来,智慧农业示范园项目就面临建设标准高,体量大,多产业、行业融合程度高、技术集成创新难度大等难题,特别是部分子项目要在农高会前投用,工期掐指可算。关键时刻显担当,负责该项目的杨凌农科集团全体动员,进驻项目现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坚持“雨加晴、白加黑、五加二”,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园区施工现场最多时进场人员600多人,最忙时24小时倒班作业,“一天当三天用”,农科集团由此也缔造了园区建设奇迹:17天完成720亩地的地表清理、围墙工作;15天完成电梯的采购安装投用,100余天完成智慧农业示范区一期施工……
为了把先进农业技术成功展现在国内外来宾面前,园区建设者们克难攻坚、背水一战,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誓言,在晶莹汗水中生动践行。而这背后凝结了太多太多感动的故事。
农科集团董事长刘敏哲,尽管与父母同住杨凌,施工最紧张的时候,一连四周时间父母都没有见过他;副总经理崔卫军,自己孩子今年参加高考都顾不上,仍日夜奔波在工地上;项目现场负责人于建维,从进场到完工,只休息了一天,而那一天还是参加外婆的忌日;项目主管刘征,为了多陪陪孩子才回到杨凌工作,可还是发现不能陪伴孩子;项目部经理伏晓兵,每天满负荷运转,“五加二”“白加黑”是他的工作常态;项目预算员苏晓红早出晚归无法照顾孩子,“一怒之下”将孩子送到位于西安的丈夫单位……而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下雨,对于在田野露地施工,几乎全部室外工程的农业设施项目来说几乎是“停工令”。就在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攻坚克难之时,从9月9日起10多天,杨凌连续大雨不止,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大雨带来的凉意浇不灭建设者的热情,中秋节第二天13:00,当天的建设推进会在漂泊大雨中召开。据农科集团办公室李锋哲回忆,两个多小时的现场会,各方人员深一脚浅一脚地踏遍了施工现场,即使穿着雨鞋,打着雨伞,外套也湿透了,裤子沾满了泥浆,硬是将一项项工作措施部署到位。到了晚上,施工现场依然灯火通明。
于是,在大雨天的智慧园工地也可以看到:一边是专人守着水泵24小时排水,一边是工人在防雨棚下绑扎钢筋;一边是原材料不断进场,一边是刚建好的温室开始种植。整个雨天,除了高空作业、带电作业、技术因素要求等施工暂停外,智慧园项目施工保安全抢进度一刻也不停。
雨季结束后,智慧园项目建设更是进入24小时大会战模式,全力以赴“将不能变为可能”。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每天下午6:30,在项目建设工地召开协调会,汇总当天工程进度,安排夜间及第二天工程任务,会议一结束,管理、监理、施工负责人又走进了工地,这时候,夜班工人们也回到了施工现场,开始了夜幕下的鏖战,奋战冲刺工程节点。
白天、夜间,机械的轰鸣声、工人的号子声、现场指挥人员的指令声,交织一起,无需旋律同样震撼人心。9月底,农科集团又将公司副总及12名骨干抽调到项目现场,开始了农高会筹备攻坚战,信息化控制、绿化美化、装修装饰、园区种植都进入冲刺状态,项目现场的会议室、办公室的灯光经常通宵亮着,“五加二”“白加黑”,24小时大作战的抢工模式一直持续到10月20日,农高会前一天。
如今,集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高端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展现在人们眼前。农高会期间,这里每天都要接待八方宾客,将杨凌现代农业科技推向国内外!
在这里,我们见证了“杨凌奇迹”;在这里杨凌农科集团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杨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