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杨凌农科城自行车邀请赛上,示范区骑行体验队伍整装待发。 9月15日上午,2019渭河健身长廊第四届自行车联赛总决赛暨“中国银行杯”中国杨凌农科城自行车邀请赛在杨凌成功举办。期间,600余名参赛选手在绵绵细雨中飞驰在赛道上,畅游在美丽的农科城,感受着骑行带来的独特魅力。连续成功举办四届的自行车邀请赛不仅是杨凌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健康杨凌建设推进全民健身的具体实践,是杨凌人追求健康生活的生动体现。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全民健康的新思想、新理念,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从政府规划到引导全民广泛参与,多元化健身热潮逐渐兴起,推动健康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健身在身边 “15分钟健身圈”成亮点 “健身去哪儿?”曾是很多杨凌人的困扰。
在渭河附近居住的市民王先生是一位有氧运动爱好者,然而家门口缺少健身场地曾令他一度苦恼。他说:“以前,我最多在小区散散步,现在湿地公园建起后,我经常和家人一起过去健身。”王先生说的湿地公园,是2016年建成的杨凌渭河湿地生态公园,这个公园是一个以水为主题,集生态体验游乐、农耕文化展示、体育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休闲健身场地,沿河健身步道铺展,篮球场、小型足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是杨凌人户外休闲运动的好去处。每到傍晚,不少市民在渭河河畔步道里健步如飞,河水清凉,微风习习,荷塘树影,令人心情畅快。“感谢政府为我们老百姓打造的‘15分钟健身圈’,我们如今出家门就能在风景中锻炼身体。”王先生说。
全民健身的兴起,离不开“15分钟健身圈”的普及。示范区2017年出台《“健康杨凌2030”行动计划》,描绘了健康杨凌建设的目标:2020年,杨凌城乡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8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2030年,基本建成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城乡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如今,“健身在身边”成为杨凌朋友圈的热词。随着杨凌东环线健身步道、骑行道、网球中心、水运中心、渭河湿地运动公园等场地设施逐步建成投入使用,树木园、教稼园等公园逐步增设健身器械,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些场所已成为群众健身的主场地,想健身的群众有了适当的场所,全民健身的热潮已经成为杨凌农科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体育赛事引领全民健身成新风尚 每年4月举办的杨凌农科城马拉松比赛,是杨凌跑友的运动盛会。自2015年起至今,杨凌马拉松比赛已成功举办5届,并在今年首次晋升为中国田协金牌赛事。虽然赛事不断升级提高了准入条件,但参赛人数连年增长,今年4月14日,依旧有2万余名跑者齐聚杨凌,在农科城感受马拉松带来的健康活力。而且,越来越多的杨凌市民和学生也参与其中。
市民徐女士是一位跑步达人,她每年都参加“杨马”。“从最开始的迷你跑到今年的5公里跑,我通过‘杨马’不断挑战自我,现在我坚持每天长跑锻炼体能,争取有个好的状态参加明年的半程马拉松”。徐女士说。从过去“要我练”到现在的“我要练”,体育赛事掀起全民健身热潮,群众健身意识明显增强。
为实现“健康杨凌2030”行动计划提出的“到2020年和203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分别达到4万人和8万人”这一目标,目前,杨凌正通过丰富群众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持续举办杨凌农科城国际马拉松赛、自行车邀请赛等体育赛事,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等各项措施,为健康杨凌营造质量更高、效果更好、参与更广泛的全民健身氛围。
体医结合,让健身更科学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树立健身理念,养成健身习惯,更需要掌握科学运动技能。
《“健康杨凌2030”行动计划》指出,加快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加强对群众运动健身的科学指导,鼓励更多人群参与科学健身。其中,为不同人群分别开出运动“处方”,成为引导老百姓适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保障。
在杨凌一家瑜伽馆内,50岁的刘女士正舒展地模仿授课老师的瑜伽动作。刘女士不久前刚注销了健身房会员而练起了瑜伽,原因就在于“吃不消跑步”,听从医生建议后,她更换了健身项目。听取科学指导、练习规范动作、不跟风不过度健身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杨凌人接受。
杨凌卫健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推进体育健身与医疗融合发展是健康杨凌建设的重要内容,“体医结合”的健康服务模式搭建了健身与健康间的桥梁,更有利于发挥全面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和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从“爱运动”到“懂运动”的理念升级,从全民健身到全民科学健身的时代跨越,彰显参与热度更高、运动质量更好、良性引导更持久的全民健身风潮正盛,彰显健康杨凌建设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李哲 时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