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区校融合
第06版:综合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评论
第10版:综合
第11版:综合新闻
第12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标题导航
杨凌农科技术惠及上合组织国家
杨凌:打造科创“利器” 为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
版面概览
联系我们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贯彻落实党工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 推动杨凌高质量发展①
杨凌:打造科创“利器” 为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
杨凌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军政 行波
编者按:
7月30日,示范区党工委委员(扩大)会议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各项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区上下凝聚共识、加压奋进、攻坚克难,推动示范区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绩。今日起,《杨凌时讯》开设“贯彻落实党工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推动杨凌高质量发展”栏目,报道示范区各级各部门及时把会议精神转化为各自工作的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为推动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在7月30日召开的示范区党工委委员(扩大)会议上,示范区党工委书记李婧强调,要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建好杨凌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全面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示范区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发挥杨凌农科资源优势和省部共建区校融合的体制优势,全面开启了用“科创利器”驱动杨凌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胆探索。
2018年10月26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下发。《批复》指出,杨凌要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支持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科研单位在杨凌示范区设立研发机构;支持杨凌示范区依托区域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的国家级科研平台。
为全面贯彻落实《批复》精神,调动中科院系统及其他国内外涉农高校院所在杨凌示范区进行科技成果研发与转移转化的积极性,推动区内两所大学与杨凌示范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深度融合”,承担打造“未来农业策源地、创新创业栖息地、龙头企业铺路石、高度要素聚合池、创新生态试验田”等重要任务的杨凌示范区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呼之欲出,将成为新时代杨凌履行国家使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科创利器”。
打造科技要素聚合“科创综合体”
8月8日,记者在杨凌示范区科创中心看到,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施工。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局副局长、示范区科创中心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博文正等候北京相关机构代表前来洽谈合作事项。
记者了解到,杨凌示范区科创中心是将现有的“创业大厦”“创意大厦”“创新大厦”与“众创田园”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物理载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吸引资金、人才、科技成果、科研机构、先进设备和高科技项目等各类创新资源聚集杨凌,推动产生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原创农业科技成果,聚集一批站在国内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的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成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标志性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而打造的“科创综合体”。
王博文谈到,正在等待的北京中商全联代表已经是他今天对接的第七波“业务”了。从上午上班到下午三点,他向科技厅农村处领导汇报了在杨凌成立陕西省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希望科技厅农村处能将相关科创资源引入杨凌、对接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在杨凌成立研究中心、与中科院西安分院校地合作处领导商讨将涉农科技资源导向杨凌科创中心等事项,并利用中午时间,与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商议有关事项。
建杨凌科创中心,时间紧、任务重。面对有限的时间,王博文经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把一天时间当成几天用。
“为了迅速推动工作,加速整合资源集聚,从5月上旬以来,我先后去了北京、杭州、深圳、西安等地联系资源和业务,拜访了西北大学、陕师大、陕西省农产品技术加工研究院等10余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及近50家科技型企业,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远远不够。最近还要在区校融合办协助下,去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洽谈相关合作事宜。”王博文告诉记者。
面对今后的工作,王博文信心满满:“杨凌示范区科创中心分为科技成果创新与孵化转化区、文化创意产业汇集区、‘涉农科技服务业’创业街区、专业服务与配套服务区、管理与配套服务区五个功能板块。建成后,将成为涉农高端创新人才与科技要素和高科技企业集聚度高、创新创造创意成果多、金融支撑有力、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科技创新中心。”
构建区校融合“共同体”
“正如李婧书记所说,要形成‘区校深度融合’就要建设一个利益共同体,让西农大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在杨凌就地转化,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在杨凌孵化一批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同时再从外面吸引一批优质科研企业和机构,真正让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杨凌追赶超越的核心竞争力。而杨凌科创中心的建设,既是深度推进区校融合的有力举措,也是示范区实现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能够为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攒足后劲,提供‘新动能’。”王博文说。
陕西西瑞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心已经入驻杨凌科创中心。这是一家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土壤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损害程度、面积、时间、责任人做权威鉴定,并为法院在判定责任提供权威依据的机构。
“我们之所以把鉴定中心设在杨凌科创中心,除了这里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将会实现高度集聚的因素外,我们为杨凌有关企业院校开展优质农产品生产与农业科技研究实践能够实现一站式服务。其次,杨凌科创中心聚集的都是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科研企业,都有自身擅长的领域,能够增强企业之间的交流,这对于我们全面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最主要的就是科创中心设计齐全的功能板块,能为我们提供长足发展需要的上下游企业配套。”该司法鉴定中心建设方负责人姜义亮说。
采访中,姜义亮告诉记者,像他们这样的机构在全国仅有70余家,陕西只有两家。目前,已经聘请了涵盖了土壤、大气、水等方面20多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作为鉴定专家,形成了从发现环境问题到司法鉴定,再到环境问题治理的闭环产业链,是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个载体和平台,这也为学校完善科研体系,将科研技术的应用和落地提供了平台。同时,这种从实践中得到的鲜活事例,也将推动专家教授进一步深入研究科研课题,促进学科研究,从而为“区校深度融合”贡献力量。
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当前,全国各地新一轮科技创新发展如火如荼,正在深刻影响新业态的发展。杨凌如何能抢抓机遇、整合资源、突破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杨凌科创中心建设,加速资源集聚和成果转化,快招、招优一批科研机构、创业企业和服务机构……在杨凌示范区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找到了发展答案。
把高端农业研发平台聚集、科技成果展示、科技项目“一站式”服务以及科技企业孵化聚集在科技成果创新与孵化转化区,通过“研发—孵化—交易”的创新转化模式,不断为成果推广、产业化和科技创业提供“源头活水”。
把电子商务、无人机植保、土壤检测与修复、测土配方、植物装饰、农产品溯源、检验检测认证、技术标准、技术评估等新型涉农科技服务机构引进到“科技服务业”创业街区,打造全国“涉农科技服务业”特色鲜明的创业街区与标杆聚集区。
把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银行、风险投资公司、法律、财务、科技咨询、成果交易等多种双创服务机构集中到专业服务与配套服务区,为入驻机构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以及政策、管理、培训、信息等咨询服务,提供专业代理、技术合同认定、认证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以及融资担保风投等金融服务。
把文化创意产业汇集区作为培育孵化农业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业、农业工艺美术产业、农耕文化数字创意产业、三农影视制作产业等具有农业特色的文化创意企业的核心孵化基地,为入驻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专业人才交流培训指导、创业团队组建、新作品展示推介等公共服务,同时开展上合组织和丝路农业文化艺术品展示与交易等活动,定期举办涉农文创产品展示与交易活动。
一座聚集科技创新各类资源的“综合体”正在杨凌加速建设……
“此外,我们还为入驻研发机构与科创企业提供商务及配套设施和后勤保障,包含科创书咖、青春筑梦驿站、简餐、员工创意餐厅、集装箱式酒吧、24小时便利店、专家公寓、健身房、涂鸦墙、10-200人会议室、私人影院、股权(债权)路演中心&成果发布大厅等方面内容,实现人性化服务。”王博文告诉记者。
“在杨凌,金融机构很分散,好的项目对接不足,企业找不到优质的担保公司,一直是我们发展的瓶颈。听说示范区要打造科创中心,通过多种举措提升金融产业聚集度。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们很激动。在杨凌科创中心,我们找了260多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准备把公司业务部、风险部、综合财务部等部门全部搬进去。通过把资源整合在一起的形式,能形成集聚效应,不但方便了企业,对于我们更好的服务企业,扩大公司的影响力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杨凌农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综合财务部负责人谢留洋说。
“目前,我们正多措并举,吸引区内两所大学、科研院所‘生物农业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农业智能装备产业、低碳循环农业’方面的应用型研发机构、团队和相关企业入驻,积极对接农业产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国内外知名涉农高校与科研院所,国字头、上市公司及科技成长型企业入驻,大力推进涉及内容的招引工作。”王博文表示。
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
当前,杨凌示范区上下正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在全国乃至国际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格局中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以朝受命、夕饮冰的劲头,加压奋进、顽强拼搏,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向纵深发展,为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科技创新引擎”。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版权所有:杨凌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网址:ylsx.nkb.com.cn 投稿信箱:ylsx@nkb.com.cn 新闻热线:029-87033711 87031518